争创优先心得体会争创“公交优秀”确保“公交优先”所谓“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公交优先是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市民,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公交优秀,笔者认为,是公交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的发展,机动车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让有限的道路能够为更多的出行服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行“公交优先”政策46号文《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从提供财政支持、规范补贴制度、调整客运价格、实行用地划拨、加大科研投入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公交的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公交优先”实施意见。绍兴公交集团抓住这个契机,提出了争创“公交优秀”确保“公交优先”的口号,自我加压,形成人人争创“公交优秀”共识。笔者调研了“十一五”之前和“十一五”期间的绍兴公交,看到了“十一五”期间的绍兴公交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硬件投入、1科技创新、强化管理、打造精品、文化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一、“十一五”前的绍兴公交绍兴公交集团起始于1979年,由于当时城市规模不大,市民对公交的需求不是很高,政府也不是很重视,前期发展缓慢。但随着绍兴提出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进程,逐步认识到公交的重要性,亦看到了不少新问题和新矛盾。(一)管理体制不顺。绍兴XX县区的客运市场,交通系统的长运公司在跑,建设系统的公交公司在跑,XX县区的客运车也在跑,各跑各的,互不协调。同一行政区划内有两个“婆第1页共8页婆”管着同一件事,导致一方面城市公交延伸到乡镇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沟通城乡的XX县区公交难以进入市区,造成“出不来,进不去”,既造成资产重复投资,浪费运力,又使得竞争无序,服务不规范,也没有统一的公交线网,也无法统一规划建设,对城乡百姓出行不利。(二)经营机制不活。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公交的竞争能力、自身素质上大大提高,但要形成规模,巩固国有公交骨干企业对公交客运市场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真正发挥其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还力不从心。因政府财力有限,企业筹资渠道狭窄,又不积极开展对外融资,没有充分开发、运作公共存量资产和潜在资源。使企业一直处于低投入、低票价、低产出的被动局面,导致缺乏创新精神,2市场意识薄弱,竞争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公交的进步和发展。(三)“公交优先”不力。XX市虽较早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思路,“禁摩”等举措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但真正将公共交通臵于其他交通出行之上尚不明显。一是财政补亏不能到位,基本没有大的投入;二是规划对公交站场不够重视,公交要扩展场地困难很大;三是线网疏密不尽科学合理,没有优化线网规划;四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公交线路规划权、运营权和站点、站场所有权等城市资源缺乏直接、有力的调控。以上问题的存在,与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十一五”期间绍兴公交集团的发展成就回眸国务院出台“公交优先”政策的五年时间里,绍兴公交集团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公交优先必须公交优秀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编制新规划、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努力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初步探索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新路子。五年中,职工从1435人扩大到2005人,增加39.7%;车辆从417.2标台增加到759.8标台,增加82.1%;线路从38条扩大到79条,增加108%;线路长度第2页共8页从611.7公里增加到31051.9公里,增加72%;年客运量从6433万人次增加到9849万人次,增加53%;年运营公里从2737万公里增加到4199万公里,增加53.4%;年营收从7637.8万元增加到11449.3万元,增加50%。使过去的五年,成为绍兴公交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成为凝聚人心,提升形象、创造佳绩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