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是,如果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餐具漂洗池内清洗用水重复使用,餐具数量多,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残存在餐(饮)具中。2.苯甲酸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防腐保鲜剂,被用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实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苯甲酸及其钠盐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原理是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氨基酸的吸附、降低酶的活性,长期过量食用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豆制品中不得使用。出现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合格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生产企业在不懂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添加。2、生产企业在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情况下,为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进行的超量或非法添加。3、生产企业原料控制不严,使用了超限量添加或者非法添加的原辅料。3.标签食品标签标识是对食品基本信息的说明,是判断食品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质量优劣与好坏的重要途径。标签营养成分等标注信息正确,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知情选择,选择更利于自身健康的食品,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增加对产品的信任感。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并且标签标识应真实、完整。本次抽检的腰果产品标签中配料“盐”不符合GB7718-2011的要求,应规范配料名称为“食用盐;产品标准代号GB/T5835-2009干制红枣与实际产品名称腰果不符,不符合GB7718-2011的要求;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含量数值的修约间隔为1,不符合GB28050-2011中蛋白质含量数值的修约间隔为0.1的要求。产品标签不合格,可能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重产品轻标签的观念,对标签要求不了解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个别企业存在一次性排版印刷标签量过大,为节约成本,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及时更改、替换新的标签。对于食品标签标识虚假标注、夸大标注等问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结合产品实际,建立完善标签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具体要求,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保证食品标签标识内容真实、规范,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识读,不得违法违规标注。对自查中发现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及时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标签标识行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安全消费。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简称DON)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和粉红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产物,是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物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性真菌毒素。由于具有引发动物呕吐的特征,又称呕吐毒素。DON的性质稳定,耐热、耐压、耐弱酸、耐储藏,一般的食品加工不能破坏其结构,除了能引起呕吐、腹泻、发热甚至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外,还可导致贫血、食管癌等,DON常与其他霉菌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发生协同作用,导致毒性增强。我国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