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工作调研报告根据20XX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7月24日至2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社工委工作人员,深入到罗家镇、相如镇、县文体局、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所、县图书馆、县相如文化传媒公司、县城的腾飞和月亮湾两个网吧,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县文化体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一、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强力打造精品力作,不断提升20XX知名度县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带动工程,在对相如文化、嘉陵江文化、农耕文化、码头文化、古镇文化等传统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动员全县文艺爱好者,邀请国家一级导演李翎,一级编剧林解,一级作曲岳亚,指导编排了由县群众担纲主演的大型史诗性歌舞剧《相如长歌》,嘉陵江民俗风情剧《蜀红》等在省、市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品剧目,获得省市文化多项大奖,20XX年10月《相如长歌》赴重庆参加亚洲艺术节获得巨大成功,并推向国际舞台,使《相如长歌》走上了新的高度。两台剧目的成功,既成为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性标志,又在全国范围内有力地提升了20XX的知名度。(二)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不断丰富20XX文化内涵县政府在打造精品力作的同时,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司马相如研究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如文化、嘉陵江文化的研讨研究及相关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举办了两次“国际相如文化学术交流会”,创办了司马相如研究会会刊,出版发行了《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同时县政府还积极抢救整理船工号子、水龙舞、蚌舞、草龙舞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了《龙舞》《狮舞》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名录18项,申报了《蚌舞》《水龙》《婚嫁歌》《嘉陵江船工号子》《薅秧歌》《薅草锣鼓》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六项: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打造翻新,开展了相如故里民间文艺大巡演,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第1页共4页民间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了我县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的重要资源,丰富了20XX文化大县的内涵。(三)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文体设施条件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文化体育项目不断向基层倾斜。县政府抓住时机,申报了20XX县全民健身中心等“雪碳工程”争取项目资金36万元对灯光球场进行改造。在灯光球场举办了“欢乐周末、运动20XX”篮球联赛98场,五人制足球赛36场,观众达10万人次,有效地推动了体育健身运动。同时,投资900万元在全县38个乡镇建设文化站,投资32万元,建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民建了篮球场,送去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投入资金100万元,将原来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改造成图书馆,建有成人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并免费全部对外开放,这将极大的提升周末双休日休闲品味,营造书香20XX的良好文化氛围。(四)大力推广,全民参与,奏唱“文体惠民和谐20XX乐章”20XX年以来,县政府组织开展职工工间操活动。全县各系统近万人参加了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培训了各单位工间操骨干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为各单位安装了用于做工间操的专用音响设备60余套。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县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动了全民健身,现在做工间操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晨练的项目。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举办了“颂歌献给党”大型歌舞情景合唱比赛,全县12个系统,1500余人参加了文艺汇报演出,生动再现了党的光辉历程,激发了广大市民爱国爱党的热情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激情。在全县建成了372个村级农家书屋,送图书558372册,总价值上744万元,内容涵盖了科技、文艺、养殖、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书籍,集趣味性和适用性于一体,吸引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在农家书屋学习,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农村建设。同时,县政府还组织开展了节假日、双休日、民间节日等第2页共4页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表演,引导群众开展以龙舞、狮舞、腰鼓、莲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传统体育文化健身活动,坚持以学校、乡镇、社区为重点。开展健身舞、健身秧歌、腰鼓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五)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