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几点建议2012-11-1916:21:13来源:作者:得荣·泽仁邓珠【大中小】浏览:1806次评论:0条青藏高原是地球的江河之源、生态之源、众山之源、气象哨和生命极限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为冰川缩退,江河流量减少,湖泊萎缩干枯,土地沙化、盐化和钙化,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植被破坏,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灭绝。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对全国全球有6大影响:一是引来水资源枯竭;二是影响全球气候;三是失去世界珍奇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领地;四是影响人类健康;五是影响世界景观格局;六是影响建构和谐社会。根据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提出12条保护建设措施:一、重树藏民族传统的生态环保意识。继承和弘扬藏民族"尊重生命、慈悲为怀、禁止杀生"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一是全体公民要树立保护生态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二是不能唯一强调人对自然的权利和对自然的征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有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义务,承认人是自然之子,人与自然同处一个生命系统,人与大自然是平等的关系,即万物平等观念。三是用生命道德来约束人们对生态环境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和自由主义行为,坚决制止在资源开发中唯利是图、杀鸡取卵的野蛮行为,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把个人或局部行为纳入整个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轨道,建立起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道德规范。四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动力来自个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二是公众、三是社会、四是专家。政府对生态保护认识到位,加大投入,措施得力,管理有方;民众对自然生态树立自觉保护,善待自然界,强化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身的意识;社会对自然生态做到保护生态,人人有责,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和职责;专家对生态保护作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管理措施和前景预测。二、建立有成效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藏区划有很多自然保护区,但大都名存实亡。原因是:一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二没有实质性的保护内容,三没有保护经费,四没有强有力的管护人员和管护技术,五没有检查、监督机制。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总的原则为:政府引导、民众参与普遍鼓励、多方参与、多渠道扶持援助,先易后难,讲究成效。总的思路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实现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得住、有成效。改变保护自然生态与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相矛盾的传统观念,认清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是相互相存的道理,树立生态建设后面是财富的理念。建立生态保护区的具体策划为:(一)每个地区根据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退化和破坏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实施步骤,不宜全面开花,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试点示范,推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二)根据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建立具有特殊性(指生态种类特殊和珍稀)、针对性和选择性的保护区。(三)保护措施和保护内容:保护措施遵循、沿袭和借鉴藏民族神山、神水保护措施,引用现代先进的保护技术。保护内容:除了保护原有的各种动植物外,还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可以引进培植和饲养适合保护区生存发展的其他动植物,以丰富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不搞任何开发性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的保护区:例如国家保护区、地区保护区、民间保护区、社团保护区、村寨保护区、寺院保护区、旅游景区保护区等。(四)保护区要有专业技术的专职保护人员和保护设备,制定保护措施,建立监督监管机制。(五)保护区的经费要有保障。经费来源可通过五个渠道筹集:一是国家拔专款,二是保护受益者共担费用,三是民间集资,四是争取国内外政府、非政府组织的援助,五是以保护养保护。(六)争取将青藏高原列名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使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得到保障。三、建立原始生态文化保留区所谓保留区,就是要保留和恢复藏民族沿袭下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生态文化原貌区。保留区建设项目内容为:一是保留和保护原有生态,已经退化和破坏了的加以重建恢复;二是保留和保护原有人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