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和思考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在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和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下,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对位培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基于当前课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提出浅薄的看法,旨在于与广大教师在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时进行研究和探讨。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在新课改口语交际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话:“口语交际教学时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对每位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有必要首先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丰富内涵。”(一)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信息渠道是畅通的,交流也是相互促进的。不单单只是听,也不能单单都是说,课堂教学就是听和说的结合。(二)口语交际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言语交际学着眼于言语的行为方式,主要从言语的外部过程来研究言语,即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言语,研究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运动状态。因此在言语交际学的视野中,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二、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的需要大量的研究报告证明语言习得确实存在着一定关键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般是指从出生(2岁)到青春期前(12岁)的这段时间,而小学生正好处在这一关键期的末期。在语言关键期进行语言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狼孩”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在小学阶段这个语言关键期的末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小学生理性地理解掌握语言,对语言规则的错误应予以不断纠正,促进口语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需要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如通过“对”、“后来怎样”、“你真棒”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评论或诱导提示,帮助对方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交谈的兴趣。在同伴之间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彼此心情比较放松,地位平等,如通过“自我介绍”的话题,不仅介绍自己,而且了解了别人,利于正确看待自己与同学,通过“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而这些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的改革走向一个新的教育前程,特别是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改革,它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现在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语文素质教育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为内容,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三、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传统的语文教学任务分为四块,即“听”、“说”、“读”、“写”。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而轻“听”“说”。在教师、学生的印象中,“听”、“说”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物,教师不教它,不影响教学业绩;学生不学它,也无碍于考试升学。所以,语文教学中,它是被忽视、被淡化的领域。本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却要把它一分为二。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更脱离了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实际。新课程标准将这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合在一起,称之谓“口语交际”,这是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随着教材编写局面的改变,地方教材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口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