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VIP免费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_第1页
1/7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_第2页
2/7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_第3页
3/7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调查研究一、模式起源2001年,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每亩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针对只能收获一季虾,并且养虾和种稻时间冲突,到了插秧季节小龙虾生长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稻沟由原来的lm宽、0.8m深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保证了成虾的质量和规格。二、地域政策优势小龙虾养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江苏、安徽为主。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三、虾稻共养模式优点1、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2、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4、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四、经济效益以今年潜江市虾稻共养收益为例:平均一亩田地产200多斤小龙虾,按规格不同,虾贩出价15—30多元/斤,每亩田地小龙虾收益能够达到3000—6000元/亩;每亩田能够平均产稻1200斤,每斤售价1.9元/斤,每亩田水稻产值能达到2280元/亩。一年每亩田稻虾总产值能够达到5000—8000元/亩。五、产业发展升级1、小龙虾产业前景很好,目前产业正逐步走向正轨,繁育中心是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一种措施,好的种苗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湖北省曾提出要花3个6000万打造小龙虾完整产业链,特别提出要用一个6000万元建两个繁育基地。可借鉴鄂州市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小龙虾种苗基地。六、养殖技术要点1.克氏原螯虾双季共生模式(1)双季共生模式之一每年4月份至5月初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每亩放养35kg左右幼虾,每公斤130尾左右。7月底8月初达到40g左右商品虾,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可达150kg。然后每亩再放养20kg左右优质留种亲虾,雌雄性比3:1,让其自行繁殖与孵化。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也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如此往复循环。(2)双季共生模式之二每年7—8月份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将克氏原螯虾亲虾按雌雄性比3:1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或者9月份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孵化。一般每亩放养克氏原螯虾抱卵虾15kg。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也可达150kg。如此往复循环。2.克氏原螯虾单季共生模式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3、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