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第二章建筑外环境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分;—太阳的辐射强度,—分辐射的吸收率;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分;℃流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分—室外空气温度,℃;—式中:分空气综合温度5.0mW/5.0mW/5.05.0mW/5.05.3:222LoutairoutLoutairZQIatQaItt影响地面气温的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风洞效应在楼宇密集的城市出现,因强风不能顺利通过楼宇之后的空位而形成风洞。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城市气候主要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地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热岛现象产生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微气候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的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我国一般民用住宅中,部分地区要求大寒日的满窗日照不低于2小时,部分地区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为五个区,其目的就在于使用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