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与评审标准艿一、总则1、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方案)技术审查工作,提高审查质量和编制水平,依据水土保持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等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要点与标准。蒅2、本要点与标准供方案技术审查人员使用,也可供编制人员参考。螅3、技术审查要坚持现场考查与方案报告书评审相结合。全面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核查方案是否与实际相符、与主体工程相协调,核查方案的设计深度;注重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注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安全性、适用性、综合性,注重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聿4、技术审查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廉洁从业,客观公正地执行评审标准。莇5、审查要点按方案报告书章节顺序编制。袄二、审查要点(一)综合说明1、审查重点是否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方案的主要内容。薅2、内容要求(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述项目建设对国家、当地或本行业发展的作用,说明在相关规划中的地位。肀(2)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应包括以下两项内容:螀①主体设计。薈2明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设计阶段,说明设计文件审批和相关支撑文件的获取情况。肁②方案编制。膂简述方案编制过程。报批稿还应说明送审稿评审时间、主持单位,并附评审意见。袈(3)方案编制要素只须给出以下四项要素的确定结果:肇①方案编制深度。螂②设计水平年。罿③方案服务期。羆④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蒆(4)项目概况要求简述项目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型工程介绍到县级)、建设性质、规模与等级、设计标准、项目组成、占地面积、移动土石方量、移民(拆迁)安置、专项设施移建、开竣工时间与总工期、总投资与土建投资等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内容。蒂采矿类项目还应介绍矿田境界范围、资源可采储量、开采方式、首采区面积、开采年限。改扩建、整合项目应说明与原项目的依托关系。肀(5)项目区概况应说明项目区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所处的类型区名称,简述其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和主要气象要素、主要土壤、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在全国或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所处的区域名称。荿(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袆①主体工程选址(线)的制约性因素评价结论。芃②主体工程选址(线)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肂③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包括取料场、弃土(石、渣)场、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等。蒇3④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分析评价结论。重点说明主体已列并纳入方案的措施和方案补充的措施。莅(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结果①防治责任范围。羃明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其中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面积。衿②防治分区。袀给出防治分区划分结果。螄(8)水土流失预测结果①明确扰动原地貌、损坏地表植被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面积,弃土弃渣量,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总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螃②明确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和部位。羁(9)防治目标与防治措施①防治目标。羈明确设计水平年应达到的六项防治目标值。蒈②防治措施。蒄分区说明各项防治措施数量及主要工程量。羂(10)水土保持监测安排应简要说明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和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肆(1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成果①投资估(概)算明确水土保持总投资,其中工程措施投资、植物措施投资、临时措施投资、独立费用(工程建设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基本预备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袇②效益分析明确设计水平年六项防治指标的分析结果。芄(12)结论与建议从水土保持角度明确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下阶段工作的建议。蝿(13)方案特性用方案特性表(表1-1)表达。葿4表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样式项目名称流域管理机构涉及省(市、区)芇涉及地市或个数涉及县或个数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羄土建投资(万元)袁动工时间完工时间设计水平年项目组成长度/面积(m/hm2)薇挖方量(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