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育人,让我们的教育如此的美丽——霞浦八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专家们: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西方人读了《论语》、《孟子》,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宝库中,还蕴涵着这么多人类的精神资源。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我校从2009年6月创办以来,坚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自强、至善”为校训,以“求严、求实、求细、求行“为工作总要求,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德育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名校的战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道德·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大力构建学校课程,积极推进新德育、新艺术、新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了《思齐》、《养性》、《展能》三个课程模块,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格、人文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我校培养的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创新”。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努力创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文化底子,从而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使祖国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将我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从构建新德育课程入手,坚持“养心”教育。我们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发了《早新闻》、《思齐》等校本课程,主要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学经典文化,推进学校课程向纵深发展,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个别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每天早上15分钟的《早新闻》课,专人编辑,对新闻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通过新闻窗口了解世界最新动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他们的情感,消除了他们学习之余的疲劳,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与时代同进步的现代人。开设《思齐》课程,旨在倾听精彩演讲,感悟独到见地,领略名家风范,传承优秀文化,汲取充足养分,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文明素养。我们将《百家讲坛》中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心得》、《唐宋八大家》、《风雨张居正》以及《钱学森》等学习内容引入课堂,从而真正做到与先贤交友,“见贤思齐”。正是2因为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学会恭逊,学会关爱⋯⋯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先前我们都不太理解学校为何要设立校本课程,可是现在我们发现它已经成为我们成长路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我校师生在早新闻中看到青海玉树地震的灾害画面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大家自觉地发起倡议,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筹集到一万多元的善款,在第一时间寄往灾区,汇聚起点点爱心,尽一份力量来帮助骨肉同胞,把爱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一份温暖!为了能够将这项工作深入展开,还让我校教师主动编写,学生参与校对校本教材,截止目前已完成一至四册“思齐”课程——《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名人名篇名著》的编写工作,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大反响。二、从构建新艺术课程入手,推行“养性”教育。我们扎根于几千年中华文明土壤中,推陈出新,开设《书法》、《美术》、《中国画》、《篆刻》、《合唱》、《经典诵读》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汲取修身养性的力量,外化为做人做事的良好行为。我校于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设了《书法》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每年一届的规范汉字(硬笔、软笔)书写比赛和绘画比赛,获奖率一直稳居全县各校之首;学校经典诵读表演队日趋成熟,表演项目《弟子规》、《三字经》获得县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学生参加市、县汉字听写大赛也是载誉而归。通过这一系列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大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