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VIP免费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1/17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2/17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3/17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指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由Holter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倡用,故亦名Holter。【适应症】1.心悸、气促、头晕、胸闷、胸痛、眩晕和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2.心律失常的诊断。3.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尤其有助于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4.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价起搏器的功能,观察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6.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通过观察复杂心律失常等指标,判断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患者的预后。7.医学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正常人心率的生理变动范围,宇航员、潜水员、驾驶员心功能的研究等。【操作过程】动态心电图系统一般由心电图记录器、分析仪和打印机组成。检查前用砂片轻擦患者电极粘贴部位的皮肤,选用适当的电极并固定。目前多采用双极导联,电极一般固定在胸部。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导联,常用的导联及安放位置如下:1.CM5导联正极位于左腋前线、平第5肋间(V5位置),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l/3处。该导联对缺血性ST段下移最敏感,且记录的QRS波振幅最高,是常规导联。2.CM1导联正极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1位置)或胸骨上,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中1/3处。该导联能清晰显示P波,是分析心律失常的常用导联。3.MaVF导联正极位于左腋前线肋缘,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内1/3处。该导联主要检测左室下壁的心肌缺血改变。4.CM2或CM3导联正极位于V2或V3的位置,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怀疑患者有变异型心绞痛时,宜联合选用CM3和MaVF导联。无关电极可置于胸部的任何部位,一般置于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给记录器装上电池并检查记录器功能是否正常,接上导联线并确认记录器与导联线连接正确,为患者佩戴好记录器。取下记录器时,应先取电池后取电极,将存贮资料输入计算机后仔细阅读分析。打印心电图资料,心律失常的图形要完整、清晰。【注意事项】1.动态心电图室应保持宽敞、通风、防尘。2.操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及操作经验,且接受过DCG的专业技术培训。3.检查前须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检查时不能洗澡、不能靠近电磁波、不能剧烈上肢与扩胸运动,但可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并做好详细的生活记录。4.动态心电图记录结果易受病人体位、活动、情绪、睡眠等因素的影响,生理与病理状态有时难以明确区分,因此,对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某些结果,尤其是ST—T的改变,尚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需要结合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增加心脏工作负荷,诱发心肌出现相对缺血,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判断冠状循环功能。【适应证】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3.评价冠心病病人的药物和介人手术治疗效果。4.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试验。【禁忌证】1.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2.不稳定型心绞痛。3.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4.中、重度的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5.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6.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7.急性心肌炎、心包炎。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9.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0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试验方法】L.二阶梯运动试验Master等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应用二阶梯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的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登梯运动。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优点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运动量对大多数病人偏小。运动过程中无法测量血压不能记录运动中的心电图。运动量增加缺少足够的“温醒”作用。假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已被淘汰。2.踏车运动试验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运动前、中、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优点是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其缺点是需要病人主观配合,不是全身运动,下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