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我在积累1、下列字词,你掌握了吗?形貌昳丽:同“熟”仔细光艳美丽孰视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间(jiàn)进:间或、偶然我在积累2、下列句子,你会翻译吗?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今齐地方千里: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我在思考1、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从一件家事写起,是件怎样的事?由此邹忌联想到什么道理?他又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2、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之后采取怎样应对措施?3、齐王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对象不同身份不同语气不同三问三答比较“三问”、“三答”有何不同?三思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三比{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喻王之蔽甚矣家事国事2、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之后采取怎样应对措施?三赏面刺寡人上书寡人谤讥市朝→上赏→中赏三变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后,时时间进期年后,欲言无可进→下赏3、齐王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燕赵韩魏皆朝与齐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纳谏的结果如何?邹忌: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齐威王:三思-三比-三赏—三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学以致用我在训练话题: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3、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做动词,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4、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5、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徐公孰美?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D.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E.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导入新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二、解题:兼语句“邹忌讽纳谏”齐王齐王《战国策》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国别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总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