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中的辩证法——兰州五十五中高中政治校本课程2.3田广社无论从发现占有权、还是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效的《大陆架公约》、《海洋法公约》来看,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都是公认的和无可争辩的。从70年代以来40多年中,在海内外发生了三次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台的保钓运动。保钓运动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岛”国有化以来,我国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钓鱼岛作为中国固有的领土,是不容谈判的对于一个仅仅只有6.3平方公里的海岛来说,究竟是什么使得中日两国都对这么一个只有苍蝇大小的小岛不松嘴甚至是剑拔弩张呢?谁能想象40多年前的情景:1970年12月除夕之夜,美国18位官员聚集国务院工作室开会,经过4小时争论未得出结论。原因是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所著《东海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一文,提出在东海中日韩大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这一消息震惊了美国。作者甚至把它称为“另一个波斯湾’,从那以后,中日韩对钓鱼岛的争夺就没有停止过。争夺钓鱼岛,不仅仅在于那区区地表面积,更重要的是在于钓鱼岛之于中国的军事地位和政治意义,及岛下惊人的经济价值。钓鱼岛的经济意义是惊人的。其海底是新生代第三纪的沉积盆地,具有最理想的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条件。联合国亚洲远东委员会断定,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的可能性很大”的水域,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数据统计显示,钓鱼岛周边海域石油储量可达30-70亿吨,甚至100亿。另外它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可以达到15万吨的年捕捞量。巨大的石油储备,意味着在当下世界经济极大依赖于石油的前提下,钓鱼岛都将成为其占有国掌握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钥匙。(1)我国是发展中的石油消费大国,但国内油气资源在人均相对贫乏,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资源量、累计探明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值来看,中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十年来,中国年均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6%左右,而国内石油供应增长1.7%上下。供需矛盾,使中国成为美国之后最大石油消费国、美日之后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迫切需要解决。钓鱼岛之于中国,不仅是把握未来的钥匙,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自《联合国海洋法》生效后,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来,海岛之于一国的意义就被放大数倍的显现出来。当然,钓鱼岛之于日本更是如此,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曾编写《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其中极其露骨的将钓鱼岛在内的多个有争议岛屿描述成了——“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战略要冲。而钓鱼岛一旦归属日本,也就意味着日本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进而分食东中国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只是经济上的作用,钓鱼岛的独特位置使其在军事战略上,也拥有极重的地位。钓鱼岛的前沿位置是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的重要缓冲区,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二战后,在美国已在琉球群岛建成美军西太平洋军事“岛屿锁链”的中心环节之后,若失去钓鱼岛的缓冲区,美日将借此成为跳板,极大的威胁台湾甚至是大陆的安全。(2)钓鱼岛非常重要,但最最关键的还并非其军事经济地位。在我国经济高速相对增长、中国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寻求发言重量和地位的关键时期,钓鱼岛问题的存在,等于是一面在向世界各国诠释中国政府之于领土争端问题态度的扩音器。钓鱼岛问题能否“完美”解决,意味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之于世界舞台的形象——我们不能永远以一个世界工厂的苦力形象面人。中国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国际地位。但显然,金钱并不意味着绝对地位。于是,钓鱼岛的问题之于政府成了在喉的一枚鱼刺。(3)钓鱼岛之于中国无比重要,领土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探究(1)(2)(3)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共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观点?上述分析方法共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观点?感悟反思•(1)(2)(3)分别说明了钓鱼岛的经济、军事、政治利益;共同体现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钓鱼岛是我国的核心利益,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