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今天我们来猜谜语好不好?(好)好的话,你们就用你们的行动告诉我,师说:“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举手)一起回答:风师;再来猜一首:有名无身,走路却很轻,缺它夏天热,冬天闲它冷?是什么?师:哦,原来是风呀,风是用手摸也摸不着,看也看不到的呀。这么难的谜语你们也能猜到。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风的课文,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读出课题《画风》。(板书课题并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老师呀还为你们了三个小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请看他们来了:电脑播放画像(标出姓名的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1认一认,读一读,2请学生当老师教读。3去掉音节读,组词读字4拿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并且问学生我们班上有没有姓陈,和赵的?5现在你们向这三个小朋友打个招呼好不好?(学生:嗨,陈丹。。你好,宋涛。。)2.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课文呢?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老师点朗读课件)三精讲点拨,细读课文(一)师: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来到了我们身边,好像正在讨论什么问题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想),那就打开课本,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说说他们想要干什么(他们想要画风)。但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能画出来吗?(二)出示尝试题,学习4—8自然段。1、自由朗读4—8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划一划,找一找文中有几个小朋友在画风。(三个,陈丹、宋涛、赵小艺)2、指导学习4—5自然段(1)读一读4、5自然段,谁画了风,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赵小艺)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找的真不错,但是我们要注意,(出示课件)句子中红色的字,除了课文中的读音,还有念(gǎn),那在本文中读(gān)。(2)找一找句子中哪个字体现了风?(飘)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赵小艺是第一个想出画风的人,心情是怎么样的?(骄傲、自豪、激动)你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我能!”(抽生读)(3)争当小诗人: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你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来说一说,做做小诗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板书:旗子飘(三)、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1)读一读课文第6段,说说谁画了第二幅画。(陈丹;句子:“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2)找一找:句子中哪个字体现了风?(弯弯的)(课件出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小树)你喜欢哪一句。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3)想一想: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这里面“也”字告诉我们陈丹从不会到会,她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谁能像说旗子一样来说说我们的小树。(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说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风是不是藏在你的朗读里。(师生读)板书:小树弯(四)小组合作学习7、8两个自然段(1)小组读一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