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重点改革工作报告根据《自治县20XX年重点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我局现将第三十二条:“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加大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20XX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XX县区、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20XX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300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5间乡村文化室、10座篮球场、10座舞台、3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1198场次,观看人次达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18场,文艺下乡40场、送书下基层33次,发放安装5004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第1页共4页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一是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建设文化活态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16亩,拟建设面积60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发展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二是艺术博物馆项目。艺术博物馆属于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镇度假区内,投资金额1350万元,为一栋3层5000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8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50人,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2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500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5万元制作大型,内容为“富美美丽家园”,长8米、宽1.2米的大型,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第2页共4页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350件、印发宣传手册1000册,在县城、10个乡镇、40个自然村开展了11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110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