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地心得体会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年级:20XX级专业:英语(师范)姓名:王凯丽学号:20XX09410423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悟在临沂大学的每分每秒都充满着惊喜,就像小学期的“下基地”活动,可谓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实践体验课。此次活动中,通过游览新四军军部旧址、沂蒙影视基地、沂蒙山根据地旧址、省政府旧址以及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景区,践行了我校红色育人工程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出现务实化、多元化趋向,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相对弱化。因此,践行红色育人工程、进行“下基地”活动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教育意义。红色育人工程的实施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我们在参观各个红色教育基地时深刻了解了沂蒙人民艰苦奋斗、开创奋进、爱党爱军以及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对于培养我们的沂蒙精神特质、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以及培养我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自然风光,更圆了我们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作为一名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一定将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牺牲、奋斗、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沂蒙红色基地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震撼,更多的是感悟。对沂蒙山这片热土之上奉献革命热情的革命先烈的无第1页共5页限缅怀、对沂蒙精神不断深入的了解以及对自己思想觉悟和价值观的丰富。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沂蒙精神源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明成果,渗透在沂蒙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沂蒙文化的灵魂,是沂蒙人民综合素质、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已深深地根植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沂蒙沃土之上,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在党的关怀和培育下,沂蒙精神成长为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不仅体现在沂蒙人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拓创新、迅速实现自我发展,而且体现在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沂蒙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沂蒙精神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纵观历史长河,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也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凝聚力的民族,尤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凝结着沂蒙人民坚强不屈、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而沂蒙人民所践行的沂蒙精神,创造的沂蒙奇迹,正是军民同心同德谋解放,党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生动体现,其所产生的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巨大威力,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今天,中华民族从事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崇高事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探索,甚至血的代价。如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凝聚的力量,我们的事业将会遭受更大的挫折与挑战。所以我们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活动,都带来了一次次认识第2页共5页提高、思想统一的学习高潮。沂蒙精神所体现出的信仰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所释放出的力量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