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加强酒类流通管理规范酒类经营秩序经验总结为进一步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上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XX县区委、市府对商务工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商运字〔2009〕5号)精神,和省、市有关酒内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酒内流通管理及整治工作,取得了实效。一、绵竹酒内流通市场的基本情况:全市有酒类生产企业(含小作坊)71家,其中:办理了酒类产销许可证的企业有58家,未办理工商登记,卫生许可证,质量监测相关证照,产销许可证的小作坊有13家(这只是各镇乡统计上报的数据,还有各镇乡没有统计上报无证生产白酒的小作坊);酒类零售兼批发企业1337家,其中:办理了流通备案的676家,使用酒类随附单的企业106家。二、酒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年初,为了摸清震后酒类流通企业管理工作的情况,做到工作有的放矢。首先,制定了竹商务(2009)40号文件,《关于震后酒类企业情况统计的通知》,要求各镇乡对本辖区内的酒类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全面统计。2、根据各镇乡统计上报的情况,分别对上报的酒类生产企业逐个进行了核实、检查。3、为了推动酒类流通领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散装白酒,制定了竹商务(2009)57号文件,关于转发《川商酒管[2009]3号》的通知,代市政府草拟了《关于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向市目标办提出了对镇乡《2009年度商务局酒类管理工作考核意见》,要求各镇乡加强对当地散装白酒市场监督检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目前没有出现一例销售、饮用散装白酒引起的不安全事故。4、到部分镇乡实地了解酒类管理工作。听取镇乡和酒类企第1页共4页业对酒类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及需要的服务,了解企业有没有成立市酒类管理协会的愿望,同时也对生产企业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持证合法生产、经营;第二,不能生产、销售劣质曲白酒;第三,不能制造、销售假冒名白酒;第四,严格遵守《酒类随附单》制度和正确使用《酒类随附单》;第五:按时年审、更换相关证照。5、方便群众及时为他们办理酒类产销许可证(年审或更换法人的换证)16件、办理新增酒类流通备案35件,办理酒类随附单17件,共68件.6、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净化酒类市场环境我局严格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XX省酒类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绵竹酒管实际,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开展市场检查工作。一是整合执法资源、注重协调配合。取得公安、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镇乡自查和重点抽查工作,从而形成了酒类执法监管和市场打假合力。开展辖区内酒类流通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了假冒国家名优酒等违法活动;开展散装白酒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该市散装白酒市场秩序。坚持执法与宣传相结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酒类执法打假,收到良好成效。二是加强节日检查、确保消费安全。在酒类流通市场监管中,我局十分重视节日市场酒类商品检查工作,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节日饮酒安全。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对所辖内酒类批发部、名酒专卖店和宾馆、酒楼、商场、超市等卖场的酒类商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酒。三是严守终端环节、加大源头治理。以流通终端环节酒类商品进货渠道、购销台帐和“随附单”的检查为抓手,对货源不清、渠道不明、并进行溯源追踪调查。2009年1-12月,共出动酒类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30台次;检查酒类批发企业58个,零售门市(含宾馆饭店、酒楼)6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工作认真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第2页共4页三、存在的问题1.酒类管理工作没有考核奖励机制。2、酒类生产企业71家中有13家无证生产经营(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税务登记证、无酒类产销许可证、无流通备案、无酒类随附单等);就我们商务局要管理好这些无照经营的酒类企业生产经营是很困难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