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画谱·江南民居系列赏析故人故园总相恋•习近平主席谈会标设计灵感来源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湖光山色、人文美景俯仰皆是,西湖十景或近观、或远眺,引人无限遐思,流连忘返。联通这些美景的是一座座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的桥,本届峰会的会标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背景介绍下面是吴冠中本人刊登在上海《文汇报》的原文:中学时代,我爱好文学,当代作家中尤其崇拜鲁迅。我想从事文学,追踪他的人生道路,但不可能。因为文学家要饿肚子,为了来日生计,我只能走正道学工程。爱文学而失恋,后来这恋情悄悄转入了美术。但文学,尤其是鲁迅的作品,影响我的终生。我想起鲁迅的《故乡》,他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见到的却是苍黄的天底下萧条的江南村落。我想我可以从故乡的风光入手,对此我有较大的空间,感情的、思维的及形式的空间,于是我坚定了由江南故乡的小桥步入自己未知的造型世界。•吴冠中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美术大家,更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吴冠中视鲁迅为精神父亲,觉得自己一生画画,却未画好,“我负丹青”这个“负”是辜负的意思。我不该学绘画,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我感觉以后我散文的读者肯定比欣赏我的画的人要多,我的终生情人是文学。鲁迅从小迷恋绘画,据他自述,曾在孩童时代的课桌下偷偷描过《荡寇志》和《西游记》等民间绣像,积多成册,后来为了换钱,卖给小同乡了。青年鲁迅选择学业时,虽然没有考虑美术,但于绘画的热爱,终其一生。鲁迅是一插手就搅动美术波澜的文人。最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厚厚一册,刊印了大量鲁迅搜罗的书画,其实只抵鲁迅私藏的百分之一。看看这本集子,就发现在我们熟知的文学鲁迅之外,还有一位美术的鲁迅:闲静,入迷,自得其乐。吴冠中与鲁迅的不解之缘自主赏析―我喜欢的一幅画提示:同学们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既要观察画面内容,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赋予画作以生命的律动和生活的气息。可以神游画中,设计活动内容。描述内心感受。•画家谈画作的形式美•“小桥流水人家”之所以诱人,乃由于其结构之完美:小桥—大弧线,流水—长长的细曲线,人家—黑与白的块面,这样,块面、弧线与曲线的搭配组合,构成了多样变化的画面。•水乡画面大都偏于小幅,往往选取村头一角或临流故宅之类,更穿插桃柳数枝,便易引人入胜。画家重要作品赏析•那副《双燕》中突出了一堵高大的白墙,她占有画面五分之二的面积,她是主角,在画面的平面分割中,首先保证了她的优越感。白墙是横的,画幅也是横的。横幅画服从“横”的势力统治。•白墙是画中之王,她的宫殿扩展到画面的极限。她能容忍“黑”,只容忍窄长条的黑,只是为了顺其势,助其威;只是为了对照她身段之美,衬其洁白。•树的姿态,左上角的山墙之尖峭,倒影的朦胧,都受制于端端正正、安详横卧的女王——白墙。都是她顺心的侍卫。思考作者强调说“白墙”是画中的女王,她的地位不可撼动,那为什么这幅画的名字叫双燕呢?•下列诗句中都有燕子的形象,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何种寄托。冥冥花正开,飏飏新乳燕。()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A美好爱情B惆怅失意C春光美好D孤苦凄冷在本幅画中,“双燕”寓意为即使双燕飞去,画境犹存,乡情依旧。•画家自述•水乡哺育了我的童年,我画过水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画不完的江南村镇,都源于乡情。因此,我的许多画面上都出现了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江南情调之所以成为我绘画的源泉是因为其中存在的诗情画意。东方的情调,民族的气质,与父老叔伯、兄弟姐妹相通的感受。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母亲,人们永远怀念故乡•我一辈子都在画江南,在众多的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我全部的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双燕》。•画家谈《双燕》写生稿创作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任教于工艺美院期间,我带领学生到苏州写生实习,我的研究生钟蜀珩同行。在苏州上完课,其他学生返京去了,钟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