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4肖邦故园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肖邦故园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4肖邦故园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2
《肖邦故园》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模块一 情境引读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二、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模块二 整体感知一、积累如下词语荒诞不经 茕茕孑立 玲珑剔透 浪迹天涯 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 缱绻 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 蕴藏 五、文本研读学生速读课文,进行文本研读 二、理清作品思路 提示: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第二部分(第 3—8 段) 第三部分(第 9—12 段)第四部分(第 13—19 段)第五部分(第 20 一 27 段)用心 爱心 专心1模块三 重点研讨l.肖邦故居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2.肖邦故居有哪些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4.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5.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6、品味语言请学生找出认为写的好的段落,诵读品味。 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近,显得优裕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他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画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不仅仅如此,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4肖邦故园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