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都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使得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速,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农业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农业成本高,效益低;集体化耕作率低,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农业立体式污染严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国外农产品价格冲击与竞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未来由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二元化差距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产成本高,价格低,比较效益差(1)农资价格的提高20XX年前,在国家购粮政策的支持下,粮食价格连年稳中有升,农资价格亦是水涨船高,但是幅度相对较小,对于农民而言,除去生产成本,粮食收益相对较为可观。但是,20XX年以后,随着粮食价格的提升幅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尤其20XX年,大宗农作物的价格不升反降,然而农资价格却依旧维持上升的势头,农药、化肥、种子、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长,居高不下。(2)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当前国家高库存与全球性供给过剩,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据统计,20XX年大宗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同比下跌了15%,粮棉油糖四类农产品的总产值也发幅度下降,仅仅占农业总产值比率的17%。另外,统计数据还显示,20XX年全国稻谷亩均收益仅为936元,玉米672元,小麦583元,大豆为405元。若算上土地的费用、人工费用和折旧费用等,粮食生产几乎是没有利润可言的,投入与产出持平,甚至出现入不敷出。青年农民普遍认为“种粮无前途,外出打工才是出路”,中老年由于外出务工处于弱势,所以被迫在家种地,只为了家庭的口粮,在家务农的目的仅仅为了赡养父辈和照顾孙辈。(3)农产品比第1页共4页较效益差据统计,20XX年我国农业(第一产业)的总产值为10.2万亿元,在此之中,粮棉油糖四类农产品的总产值大约是2万亿,然而,其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0%,占比之低,令人心寒。由于这四类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若是按照产业增加值来计算,其占比还不足20%。然而这四类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却占了农业生产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也就意味着八成的耕地,却贡献了两成的农业产值。为此,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巴莱特定律,即我们所谓的“二八现象”。2、集体化耕作率低,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当前,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规范,不健全,造成我国大多地区依旧维持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户自己耕种自己的地块,农户地块大小不均,分布零散,资源协调利用率低,集体耕作率低。如此的格局,在过去特殊的时代,有着其积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纵深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当前这种“小农经济”其弊端也渐渐显露,高额的农资成本,低收益,低资源利用率,低竞争力,高高风险等,使得这些零散的“小农经济”年年事倍功半,甚至入不敷出,根本无法与国外大农场式的耕作抗衡。3、立体式农业污染严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近年来,我国农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自身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不合理的使用,农、兽药残留超标事件经常发生,极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受我国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工业废水的排放,农民利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由此导致农业污染问题已经转变为多方面的、立体式的污染。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的耕地土壤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点位超标率高达19.5%,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2.9%、2.7%、1.9%和1.2%。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污水灌溉耕地面积大约占据总灌溉面积的6.65%以上,由此造成了土壤中各类污染物和有毒元素的累积与超标。与此同时,大量工业污水排放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