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双联单位材料XX县区农村能源办公室“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能源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的职能优势,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成立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黄窑村增收致富的实施方案,坚持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惠民生,为黄窑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筹资金、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了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入村入户,了解村情,原因分析县能源办组织全体职工,先后3次深入黄窑村,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召开座谈,具体分析了该村贫困原因。黄窑村位于陇山乡中部,辖7个村民小组,414户1864人,耕地面积6672亩,其中梯田3850亩,人均耕地面积3.6亩,40%以上为坡耕地。海拔20XX米,距县城28公里,通陇、刘陇、陇新、陇周公路于此交汇。最高峰小天爷海拔2222米,小河南北分流,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平均气温7—8℃。全村有党员55名,其中贫困党员24名,村组干部11人,有六年制小学1所。20XX年,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5.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1%。从经济方面看,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725元,在全乡处于中下水平,社与社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方面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村社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道路还没有铺沙或硬化。人畜饮水受季节性降水影响,仍然没有保障。自然条件差,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一是农业结构传统,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粗放式和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很难改变,生产结构比较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第1页共10页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土地抵御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二是农民观念陈旧,难找致富门路。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缺乏发展动力。三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全村共有劳动力1425人,户均有劳动力3.4人,劳动力较富余,靠外出务工自谋就业,劳务收入低而不稳。目前在家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结合村情,制定计划,层层落实根据该村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种养习惯、村落分布、地理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县能源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黄窑2村五年帮扶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协助黄窑村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建设,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对黄窑街道进行亮化建设,完成单臂路灯安装20盏;二是在黄窑街道配备垃圾箱、垃圾处理点;三是在黄窑村建成订单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处,并特邀县瀛海堂药业公司负责人到会,对农户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会后黄窑村与瀛海堂药业公司签订了280亩的订单中药材柴胡种植协议,现场发放了柴胡籽种900公斤,县能源办筹措资金为农户配套发放地膜620公斤、化肥560袋;四是配套建设农村沼气30户、配发太阳能热水器30台;五是制作了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挂图,《村规民约》、《环保歌》、《邻里歌》、《敬老歌》等制度和宣传材料,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广泛宣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第2页共10页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重大任务,县能源办在这次双联行动中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推进。1、切实加强领导。县能源办成立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何清泉任组长,张国栋、李占胜、党国瑞、张永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冉志强、杨中良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