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再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区是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近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但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和繁重。认真研究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对于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我区失业人员基本现状⒈失业基本情况截至今年月,全区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再就业人数人,再就业率%。在失业人员中“”人员人,占登记失业人数的%,零就业家庭个。另外还有大量与单位存在有关系无劳动的内部“待岗”、“下岗”、“歇岗”等隐性失业人员,实际需要再就业人数远远大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⒉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年龄偏大。失业人员中,岁以上人,占失业人数%,其中。男性占%,女性占%。技能单一落后。大多数失业人员出生在上世纪年代,没有经过系统技术培训,多限于岗位学习,技能单一落后,再就业能力差。文化层次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占失业人数的%。失业人员文化底子薄,基础差,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弱。来源集中、时间集中。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机械、商贸、纺织三大行业。年全年出现失业人员人,去年全年出现失业人员人,年增长了倍。⒊导致失业人员增多的主要原因体制方面。经济体制转轨是造成我区失业人员增加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统包统配、安置就业的行政性配置办法,造成“一人活两人干”、“一人饭两人吃”,企业“冗员”、“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体制性内大量“隐性失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实行“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企业依第1页共6页据市场规则选人用人,大量企业富余人员要裁减,企业要实现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资源要素的最佳结合和最合理配置。因此,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结构方面。从科技发展方面看,企业采用新技术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人员结构的变化和调整,那些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低的人员因不适应新技术要求,就会被淘汰。从管理方面看,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对内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部分职工因不适应工作要求也会失业。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没有市场潜力的“夕阳产业”逐步退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了产业升级换代,这个过程也会造成大量失业。从人员结构方面看,我区是老轻纺工业基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一些人员由于素质低、技能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且人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劳动力和流动进入我区劳动力具有年龄、技能等优势,且人工成本低,造成部分人员失业。自身原因。部分失业人员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仍希望找到工资收入高、工作稳定、安逸的岗位,有等靠要思想,出现“有业不能就”、“有岗不愿上”、“有活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现象。我区城镇失业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技能落后,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发展奉献了青春,进入市场经济后因失去竞争能力而失业,整体上他们属弱势群体。因此,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部分人的再就业工作。二、我区再就业工作基本情况随着经济投入加大、新增就业岗位增加和再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及人们就业观念改变,我区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去年全区再就业人数人,再就业率达%,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考评中名列第一。⒈经济总量的膨胀和发展为扩大再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近几年,我区经济投入和经济总量逐步增加,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一大批新项目投产,新增了大第2页共6页量就业岗位,据测算,去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个,今年继续呈增加之势。⒉服务业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随着我区专业市场不断扩建和繁荣,带动了大批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大街古商城开发建设使旅游业在我区进一步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带动一批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服务吸纳了部分人员就业,社区就业成为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增长点。⒊民营经济在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