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党员电教难点思考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是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快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地处偏远山区的**小县,经济较为薄弱,党员电教工作发展起步较晚,难于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深入发展的需要。近期,我们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一、难点探析党员电化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效果不明显,已成为党员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山区小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对电教干部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等多种原因,党员电化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电教员会播放不会讲解、会业务不会党务、会党务实践不会理论总结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知识结构不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对已经普及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技术以及远程教育技术知识知之较少;三是电教工作者,特别是某些乡镇电教员还是兼职,实行多头作业,有的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电教上,有的因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对电教工作力不从心,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电化教育内容枯燥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对象狭窄,资金投入少,教育设备陈旧、手段相对落后,是导致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难开展的客观原因。党员电化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赋予时代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同时,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也应因人制宜,有所选择。但在实际上,有些单位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忽视了党员电化教育的时代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内容单调、枯燥、乏味,使广大党员产生厌烦心理。从党员电教对象来看,不少单位还仅停留在党员的范围内,认为党员电教既然是党组织的“喉舌”,对象自然就是党员,把非党群众排在电教之外。从党员电化教育的手段看,仍然比较单一和相对落后。许多单位还是电视机、影碟机“两机”的老式操作。随着当今科技发展的日益加快,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正第1页共4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使得党员电化教育不能在形式上、内容上墨守成规,而应当在手段和载体上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部分领导和电教工作者对电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活力。在落后山区,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狭隘的经济观念致使部分领导和电教工作者,只重抓经济硬指标,而忽略电教工作这一软指标,致使电教工作被动,缺乏创造力。尤其是在一些村级播放点,对党员电教认识有偏差,在工作中没有进取心,他们在播放网点上零乱,在播放时间上缓慢,在播放次数上懒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员电教事业的有效开展。个别地方的基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还处在“初级阶段”,职责还仅仅局限在放放录像、看看电视的程度上,播前不讲解,播后不讨论,事后不调查,党员观看后的感受如何,党员喜欢什么样的教材,下一次组织收看还应注意什么,突出什么重点,这些关键环节很少顾及,始终处在来片播片、无片则无事可做的简单重复工作状况中,缺乏工作创新。而有的党员电化教育干部缺乏自我认同感,认为搞党员电化教育是出力难讨好,对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被动应付,影响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活力。部分党员思想波动,价值观念变化,削弱了电教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呈现多样化,特别是“经济效益至上”的思想对贫困山区产生较大的冲击波,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认识;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展,网络的多路信息源、多种信息流,龙蛇混杂,加上网上垃圾的泛滥,使得广大党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受享乐主义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消极变化。这些人注重经济,忽视政治;注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陶冶;注重自我,忽视集体;注重索取,忽视奉献。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这些党员过多过重地强调经济工作,一切向“钱”看,只重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认为理论学习是软任务,党性锻炼无所谓,有的甚至认为党员教育是形式主义,无实质性意义,认为电教可有可无,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电教工作的难度。二、对策研究第2页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