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主题网站的建设说课人:恩施市第一中学杨发香《超链接和动态网页:长江三峡网上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本课采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特网应用与网络技术基础、网站规划、创建简单网页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学习任务:超连接和动态网页,它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网页中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是网页制作的精彩之处。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制作了《请到长江三峡来》的几个页面,如何将这几个页面有机的组织成一个整体,是本节的主要任务。2、重点和难点重点:超链接的创建。难点:设置网页动态效果。超链接可以把网络中的各个页面串起来,可以说整个Internet就是一个由无数个超链接链接起来的网络,要想制作好网页就一定要掌握如何使用超链接,因此,超链接的创建是本节的重点。网页中精美的图片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富有动感的网页更能吸引网络浏览者。如何设置网页的动态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通过对Word的学习,版面的布局有了一定的经验;能熟念地利用因特网获取资料,有了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并能用Frontpage创建简单的网页。要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并不很难,只要加以引导,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本课的培养目标应会较好实现。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掌握超连接的使用。2、学会设置网页动态效果。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注重交流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四、教学方法1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主题网站的建设说课人:恩施市第一中学杨发香教法:采用讲解、演示、指导等方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主要内容,根据两个内容的不同特征与要求,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演示法、讲解法与指导法去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在页面制作时就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电脑水平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布置了任务:请到长江三峡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采用合作方式完成任务,并在年级内展示,这样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五、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多媒体课件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网上游三峡──给网页插上漫游的翅膀1、创设情景情景1:打开WWW.163.com,单击页面上的文本或图形看看会有什么现象?情景2:展示我们已制作的网站《请到长江三峡来》的几个页面。通过对比展示,就可以发现我们自己做的网页现在还只能够一个一个地打开,就此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让网页具有一定的动态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还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次课的学习主题上来了。即时引入本次课的课题──“超链接和动态网页:长江三峡网上游”。2、学习新知①认识超链接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什么是超链接?超链接的两大类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时使用超链接的情景,加深对超链接的印象。作为一种提高,可以向学生提出“电子图像地图”和“书签链接”的概念。介绍了超链接的概念以后,让学生在Frontpage中打开“请到长江三峡来”网站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