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行及执行公务的基本要素,种类繁多,较为分散,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管理不善,家底不清,资产流失,不讲究绩效,利用效率低下的种种问题。在目前经济转型期,县级财政进入了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期,倒逼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堵塞漏洞,充分认识到盘活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节约出来的资金更多地用到民生事业中去。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策建议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县级财政是国家县域经济中的重要管理部门,承担者对县域国有资产的管理,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为了保证单位正常运行或执行公务而购建的,或者是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的以及接受捐赠的各类资产,具有货币计量属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能保持实物形态。(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所有,单位使用,财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公务活动行使社会管理功能而占用的经济资源,所有权归国家,但使用权属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及处置权归财政部门。(2)财政拨款,无偿使用,非盈利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为了满足单位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需要,因此,其购置、维修、运营的资金来源都属于财政拨款,由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无偿使用,不具有盈利的目的。(3)金额不一,种类繁多,较为分散。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小的金额有1000元以上,大的金额有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金额;种类有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机械车辆、办公设备等等;且较为分散存放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或公共场所。(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有固定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转、开展业务、执行公务以第1页共5页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占国有资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对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打造透明政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部门领导在工作中重视收入和支出,但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再加上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对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记账不及时导致家底不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来源分为上级划拨、财政资金购买或修建、自有资金购买或修建、财政调拨或其他单位捐赠等几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用单位自有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能及时入账,但上级部门调配的资产或其他单位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或干脆不入账,还有些部门的部分项目资金属于财政专户管理,发票及相关手续在财政专户入账,单位财务人员不负责任不和财政部门对接,未将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比如教育部门的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大多属于上级拨付的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由于该项资金属于财政专户管理,原始凭证在财政专户记账,个别教育系统的财务人员和财政部门对接不及时,未将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办公用电脑之类的设备更新较快,新设备购置后原有的电脑处置时不报财政部门批准由单位随意处置的较多,处置后固定资产账不及时清理,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二)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流失由于理念落后,很少有县级财政部门建立政府资产管理平台和动态监控系统,且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信息不沟通,单位与单位之间调剂、借用固定资产的情况很少。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时首先考虑的是否有资金来源,是上级资金安排还是本级财政安排,只要有资金来源或者列入年初预算,单位不再考虑是否必须购买或者通过国有资产部门调剂等,只管按程序进行前期的项目评审及采购申第2页共5页请工作,不会考虑核减预算项目。个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