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教学目标: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2.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3.在绘画活动中增进对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8K白纸一些,学生人手一份彩笔;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活动。教学活动:1.评价导入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游戏活动,复习4个副方向。2.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师:这节课同学们也要为自己的家乡进行绘画。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小组讨论:看到了什么?决定画什么方向,都画哪些内容?分工,进行绘画。(教师巡视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分工和方向的正确性方面。)4.作品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小组的绘画作品。5.教师小结。注意:教师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学习下个内容时使用。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4课时)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培养爱护环境的高尚情操。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就教科书中涉及的四川省的内容做不要的了解和准备2.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四川的方法,就本地区的相关内容做适当的准备。3.为学生准备一些书籍、画报等。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阅读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照教科书上的介绍,简单地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2.讨论辛容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师:我们也要进行类似的介绍活动。3.小组介绍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辛容那样,向全班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分组:如果老家在本省的学生较多,可以多设几个小组,或者按照地区再分;如果老家在某些省(自治区)的学生较少,可以将学生合并在一起。小组准备:确定介绍内容,进行分工和练习。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教学目标: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教学内容:第14-19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14-15页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1.教师引出问题“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由发言。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作出正确回答。(1)什么是地形?(地形只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2)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3)地形图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4)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地图)师(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向全班同学汇报。三、自由讨论,激发情感师: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再来阅读第14-15页。(1)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有哪些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从而看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怎?(西高东低)(2)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