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个人总结【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选王关于公务员津补贴清理案例案情材料:1、一周前,n市地税局刚刚送走了由纪委等六部门组成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检查组。这个通过听取汇报、查阅人事资料、财务账册、报销凭证等,检查n市地税局是否存在津贴补贴发放超标、违规设立津补贴明目,以及津补贴资金来源等情况。检查先由市纪委等六部门组成的检查组进行检查,并规范整顿,中央六部门将随后派员进行抽查。在检查中发现,n市地税局设立有各种考核奖金,“处理意见还没出来,但肯定要退钱。”有知情人士称。2006年7月,中国实行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同时开始对中央机关、各省市津贴补贴发放进行清理规范,计划用3年时间,将地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通过行政手段“削峰填谷”,使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津贴补贴水平大体相当。此后,各地陆续开始清理合并公务员收入中的各类津贴补贴,过去“不上台面”的收入被取消或变成“明补”,这也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阳光工资”改革后,公务员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作津贴、生活补贴构成。前两项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支付,后两项由地方财政安排,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和灵活性。也就是说,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其月工资平均值差距不能超过2000元。但“阳光工资”改革进行5年后,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工资收入仍然相差巨大。一位宁夏自治区政府部门处级官员的月工资只有3200元,但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却有1万元之多。“阳光工资”改革也并未在三年内实现地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津贴补贴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至今一些省市的政府部门仍未进行津贴补贴规范改革。而已经改革的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弥补改革减少的收入。这种现状正是中纪委等六部委进行全国检查的原因。第1页共45页2010年年中纪委等六部门曾对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宁波和南宁六城市的公安、工商、城建、房管、教育、地税、卫生、房产八大系统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地税、卫生、房管等有征收权和罚没权的部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最为多见,通过预算外收入、小金库作为津贴补贴来源。据了解,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中央政府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贴补贴”。之后,相关部门并未出台统一政策,这使得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无序状态。曾有学者粗略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在去年对XX市的检查中,有的市直机关各种津贴补贴竟然有13项,征管考核奖、组织收入奖、社保考核奖等等。虽然称之为“阳光工资”,但从2006年以来规范津贴补贴的改革一直都是缓慢而低调在进行,检查情况也很少公布。一些学者认为,这违背了“阳光”这一名字,“阳光工资”的实施情况应接受全民的监督,减少社会对公务员群体的“另眼”相看和隔阂心理。2、2011年4月开始,在XX市直行政单位,进行着一场清理公务员津补贴的行动。公务员们被要求退还2007年至2009年间多发的各种津补贴,保守估计,总额有数千万元。今年4月,XX市要求各市直机关部门的公务员,退还2007年至2009年间超规定多发的津补贴。据保守估算,总额有数千万元。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各地滥发津补贴的资金来源,基本是预算外资金。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向媒体介第2页共45页绍,行政事业性收费是预算外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占全部预算外资金的近70%。各种行政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安、建设、工商、房管、教育等部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在《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的制度设计》一文中曾指出:为多发津贴补贴,有些地方和有些部门千方百计搞违规“创收”,加剧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倾向,直接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务员角色错位。据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