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支撑园区引领努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园区引领努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西安是XX省省会,是国务院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全市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1万,其中农业人口401万,具有大都市、大农业并存的鲜明特征。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864.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88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目标,以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XX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79个,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农业园区正成为西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一、科学定位,把园区作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主抓手市委、市政府从西安大城市、大农村的实际出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将园区建设作为主抓手,强力吸引生产要素优化配臵,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市区(县)两级均建立了农业园区管理机构,科学编制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协调部门力量,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加快推进。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业园区建设面积近3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园区104个,园区年总产值23亿元。长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扶持发展,仅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沿线就建成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各类农业园区85个,其中陕西阳光雨露现第1页共3页代农业观光示范园投资3.2亿元,4月15日,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西北区推介活动开幕式在此举办。二、给力发展,把园区作为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大平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市区(县)两级都设立了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在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吸引社会资金大量投资园区建设。据统计,全市农业园区平均投入达1000余万元,其中工商资本投资占园区投资总量的57%;政府整合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和支农项目资金占投资总量的20%;农民以劳动力、土地折股入园,计入园区自筹资金占比为23%。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格局,为我市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了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的方式,拉动社会资本投入2亿多元,大棚樱桃栽植亩经济效益高达4万元以上。三、统筹谋划,把园区作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载体促进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园区建设中,我们有效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了区域内农业规模经营。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流转土地36.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涉及农户8.8万户,户均流转4.2亩;流转期限以10-20年居多,合同签订率普遍提高,流转价格普遍高于农户之间自发流转价格的2至3成。阎良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以股权形式流转1.2万亩耕地发展甜瓜产业,采用“甜瓜--玉米—蒜苗”每年三茬种植模式,亩均增效突破1.5万元,节本增效达20%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在秦岭北麓、渭河南岸,以周至猕猴桃主题公园为引领,一个集产、加、销为一体,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种植面积35万亩的全国最大猕猴桃产业板块已经形成。四、科技支撑,把园区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我们把园区作为连接研究与推广的重要桥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形成从点到面、逐层扩散的技术传播和应用通道,探索出了以园区为载体的农技推广新模式。通过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专家组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广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市农业园区共引进示范新技术、新品种810第2页共3页项次,推广应用410项次,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40项,培训农民4.5万人次,促进了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五、高效运行,把园区作为创新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