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工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分析一、云南锡及其制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云南锡及其制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可概括为。出口在减少,进口在增加,贸易顺差在减少,贸易条件和出口结构不断改善,贸易伙伴单一,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有所下降。1.进出口总量云南锡及其制品出口额由2006年的203858千美元减少到了20XX的年139103千美元,减少了32%。锡及其制品出口减少完全是由未锻轧锡出口减少引起的(未锻轧锡出口减少了95%)。同期,云南锡及其制品进口由44044千美元增加到了110425千美元,增加了151%,锡及其制品进口的增加绝大部份是由未锻轧锡进口增加导致的(未锻轧锡进口增加了151%)。云南锡及其制品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在下降,出口和进出口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5.80%和3.41%下降到了20XX年的2.46%和2.06%。相对于全球的显性比较优势系数也由210.67下降到了49.47。2.出口结构在云南锡及其制品出口结构上,未锻轧锡比重迅速下降,锡制品比重迅速上升。未锻轧锡占出口的比重由2006年的83.62下降到了20XX年的7.60%,而锡条杆型材及异型材及丝和其他锡制品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0.40%和12.58%上升到20XX年的6.82%和85.58%。3.贸易条件云南锡及其制品进出口价格都在提高,但出口价格提高的速度快于进口价格提高的速度,因此云南锡及其制品的贸易条件在改善。未锻轧锡、锡条杆型材及异型材及丝、其他锡制品出口的价格分别由8.62kg/美元、8.08kg/美元和12.20kg/美元提高到了30.72kg/美元、21.37kg/美元和19.62kg/美元。未锻轧锡进口价格由8.37kg/美元提高到了18.04kg/美元。贸易条件指数由100提到了165.49。4.贸易伙伴云南锡及其制品出口贸易伙伴国或地区比较集中,但有进一步分散的趋势。2006—20XX年,累计出口量前9第1页共9页位的国家或地区(日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法国)就占到出口总量的95.47%,前2位的占53.74%,前4位的占79.46%。出口量居前9位的国家或地区占出口总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98.29%下降到了20XX年的79.23%。二、云南锡及其制品发展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分析目前,从制约云南锡及其制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看,贸易政策调整对锡及其制品的贸易量影响是最突出的,其他较强的影响因素还有资源、汇率、市场和技术等。1.锡及其制品贸易政策调整锡及其制品贸易政策调整主要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修改。(1)实施出口配额政策2002年,国家商务部将锡及其制品纳入出口配额管理。2003年以来,锡及其制品出口配额下降十分明显,由2003年的6.3万吨下降到了20XX年1.7万吨。虽然云南能拿到全国超过30%以上的出口配额,但出口配额量是不断下降的,这直接导致了锡及其制品的出口量明显下降。(2)取消出口退税自2005年起,国家分期、分批调低或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云南锡及其制品大多都被划归为“两高一资”产品。以云南锡业公司为例,目前除有机锡仍有出口退税外,绝大部分产品已经没有出口退税,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量下降。(3)征收出口关税国家对锡锭等未锻轧锡产品出口征收10%的出口关税,导致锡锭等未锻轧锡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出口量锐减。未锻轧锡出口由2006年的170459千美元减少到了20XX年的10572千美元,减少了95%。2006年,云南锡业公司的锡锭和锡粒出口量达11176t,但20XX年出口量只有5t,而20XX年出口量为零。(4)修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XX年,国家公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锡精第2页共9页矿及锡锭列入商品目录中,使原来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复出口的深加工产品无法开展锡精矿加工贸易复出口锡锭业务。2.市场价格因素汇率、周期性价格和国内外市场差异价格等市场价格因素是云南锡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04年的接近8.3升值到20XX年末的6.2。人民币汇率升值无形中导致以美元标价产品的实际出口价格下降了30%以上,进而使出口利润减少了30%以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盈利,导致出口量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