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国的古代艺术主备人刘欣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目标分解1.掌握汉字书法、绘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征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自特点学案演示备注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殷商时代主要是、。(2)小篆创始于。(3)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时代。(4)楷书形成于。(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6)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3.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3)唐代:①分别、、创立欧体、颜体、柳体;②、的狂草。(4)北宋四大书法家:、、、。(5)元代:赵孟頫创赵体。(6)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二、画中有诗1.中国画的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分为、、;(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3)在艺术风格上,分为与。1-1文义1-2甲骨文、金文秦代汉魏汉末草书1-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2-1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2-2北宋抒情写意个性表现2.中国的文人画:(1)地位:是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2)风格:追求;创作:强调。3.中国的山水画:山水画的灵魂是,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4.人物故事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三、戏曲1.秦汉至隋唐时期戏曲的发展:(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2)隋代的“四方散乐”。(3)唐代的杂技歌舞。2.宋元时期的戏曲发展:(1)宋代: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2)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的核心艺术形式。3.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1)明朝传奇剧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2)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的主腔。4.京剧的形成(1)乾隆末年,进京演出,风行一时。(2)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的局面。后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探究拓展】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成为一种艺术形式。(2)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时期得到完善,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代表作有初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的《玄秘塔碑》。(3)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2-3意境《清明上河图》3-2元杂剧昆山腔3-4徽班道光“徽汉合流”【探究拓展一】B选择题BBABDD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例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行书B.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C.隶书、小篆、楷书、行书、草书D.隶书、小篆、行书、楷书、草书一、选择题1.被称为“书圣”的是()A.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D.王律之2.《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A.颜真卿B.柳公权C.苏轼D.蔡襄3.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油画4.在2006年6月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成为重点推介的产品。年画内容主要反映了()A.文人意趣B.民间风情C.宫廷生活D.渔猎活动5.下图为中国以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乐器——青铜编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