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学科一体化教学案编写人景均编号26课时课时26—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一、考纲要求:1.掌握铁的氧化物的性质。2.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3.重点掌握根据氧化还原的原理进行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培养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知识结构: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铁的氧化物化学式FeOFe2O3Fe3O4俗称颜色状态溶解性铁的化合价与H+反应与稀HNO3反应与CO或H2反应铝热反应[思考]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而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它们把该红色物质还原为黑色的化合物,同时还有未烧的碳粒而制得了青色砖瓦。2.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Fe(OH)2Fe(OH)3颜色状态溶解性稳定性与H+反应转化关系[思考](a)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和,其作用分别、。(b)制取Fe(OH)2时,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为什么要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c)若不用此法,还可用什么方法制得Fe(OH)2沉淀?(d)烧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干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红棕色锈斑[Fe(OH)3失水的产物],试用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表示Fe(OH)3的生成过程。正极:、负极:总反应:.Fe(OH)2的氧化:总结:用可溶性碱分别与Fe2+、Fe3+反应可制得Fe(OH)2和Fe(OH)3。通过哪些方法可避免生成Fe(OH)2中会有Fe(OH)3?提示:关键在于无孔不入的O2及Fe3+存在。4Fe(OH)2+O2+2H2O==4Fe(OH)3↓①驱氧法:如用同煮沸过的NaOH溶液和亚铁盐溶液。②隔氧法:如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后插入亚铁盐溶液面下加入;又如在液面上加某些合适的有机溶剂液封。③还原法:在FeSO4溶液中加入Fe钉,或者用Fe与稀H2SO4反应新制的FeSO4溶液,生成的H2又可驱赶O2。三、课堂笔记:考点3: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例1]将nmol木炭粉和1mol氧化亚铁在反应容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②③④(1)若n<1/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气体产物是(2)若n>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气体产物是(3)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n的取值范围是。(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的值为。[感悟]:[例2]现有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其中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摩,在此溶液中加入90毫升4摩/升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物质的量有?(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的x取值范围为。(3)若Al3+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A摩(A为合理数值),其他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3、Al(OH)3的x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的式子表示)。[感悟]:四、疑难问题:1.2.五、作业练习:1.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之后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FeCl3B.Fe(OH)3C.Fe2O3D.FeCl3和Fe2O32.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4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4+B.Mg2+C.Fe2+D.Al3+3.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A.Fe(OH)3;Fe2O3B.Fe(OH)2;FeOC.Fe(OH)2、Fe(OH)3;Fe3O4D.Fe2O3;Fe(OH)34.向溴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将溶液蒸干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Fe2O3B.FeCl3C.FeCl3和Br2D.Fe(OH)35.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里3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3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C.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D.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6.按下列过程,最终能够实现的是()A.FeFeCl2溶液FeCl3溶液FeCl3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