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改进与创新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邮编441000焦亚辉王立华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充满了趣味实验的课程。目前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仪器欠缺或者不够完善,科学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现成的仪器配备。而一个成功的实验可以减少许多烦琐的叙述,往往能起到“千言万语道不清,一做实验便分明”的奇效。因此,需要教师对已有的实验做出有益的改进,并不断创新新的科学实验,从而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一、调查研究分析今年,笔者在一次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了一次以小学科学课材料使用和改进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活动:几乎所有的老师认为上科学课最大的苦恼是材料准备工作,60%的教师经常中碰到材料准备困难的问题。70%的教师在材料碰到困难时,会想尽办法去找。而当科学实验材料办不到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有10%的教师会对这部分内容不理睬,40%的教师会用不太理想的材料替代,有50%的教师以改变教学形式去适应。70%的教师想过材料改进的方法,20%的教师有过材料改进的经验,所有的教师都想参与材料改进和研究工作。通过分析:教师对材料追求的大致可分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因为教材标注需要某种材料,而出于对教材的崇拜,寻求所需的材料。如果找不到所需材料,则有可能放弃教学,或者作出简单化:“折扣”处理,该类教师以兼课教师居多,对课程理念把握不到位,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而致。所以他们对材料的困惑多半是因为没有上课材料而引起。另一类可能是基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积极地采用筛选的方案选择材料,这类教师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且经常会能动地对原有课程材料作出改进意见,并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更多地为服务课程而求。该类教师在材料寻找不到的情况下,常会用替代材料,这类教师的苦恼不是因为材料找不到,而更多的是因为材料在求精的过程中不够要求。这类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比较透彻,以专职居多。从所有教师对材料改进和研究的热情程度,可见课程实施中科学材料对一线教师有效课堂的制约度是极大的,并切身成为他们的关注热点。实验材料的准备,事关实验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实验成功与否,是提高实验效果的基础,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科学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实验材料是十分必要的。二、教具改进与创新的尝试教师参与自制教具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小学科学课教师,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有力于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具研制过程中,是学习课标,吃透教材,拓宽知识领域,促进形象思维,开发教师潜能的过程。1、自制教具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师生用自己研制的教具、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教具的性能通过研制,师生了解,教师授课道理讲的清楚,学生操作,加深了理解,记忆深刻,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如:讲气体热胀冷缩一课时,大家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共同研制各种验证器材。如:输液瓶与U型管结合的实验器;气球与小瓶结合的实验器;青霉素小瓶与U型玻璃管结合制作的微型实验器;废注射器与输液瓶连接自制的实验器等各种实验器材,研制活动培养了师生动脑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2、自制教具过程中,大家想办法,比比看,看谁做的成功。小制作活动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如:在讲“机械”一课时,课上要有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实验器材,斜面、杠杆、齿轮等材料好收集,滑轮很难找得到。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开展小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要求自己去找材料去研究制作,有的同学用易拉罐制作滑轮;有的用电池盖制作;有用青霉素药瓶胶盖制作;有的用一片铁片制作;有的用木板制作等,课前教师组织了小制作评比,大家选出的只有一件用一片铁片制做滑轮获得了创新奖,创新奖的评出,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并且发挥了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13、师生动手自制教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如:讲“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时,传统的教具是铜球过圈,实验中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个实验,研制了一件偏转式指针实验器,用一根火柴就完成了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有偏转轴式,滚动式、电路组合式,还有用新材料启辉器的元器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