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时空观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采取的措施或史实为时空线索,形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时空特征。2.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等概念,辩证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培养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知识点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形成条件(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3.特点(1)美国私人垄断资本实力雄厚,缓和了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2)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3)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4)美国的经济体制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1)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误区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未改变。知识点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时间背景目标政策结果20世纪4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盛行充分就业①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一定时期内经济高度繁荣,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60年代末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经常性地实行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20世纪70年代抑制“滞胀”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滞胀”依旧,“凯恩斯主义”失灵20世纪80年代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为里根政府所用抑制“滞胀”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滞胀”缓解,但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抛弃美国多年奉行的赤字政策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以缩减政府开支、适当增税等措施,解决了赤字问题;加大投资,解决了失业问题知识点三美国的“新经济”1.表现(1)经济持续增长。(2)通货膨胀问题被化解。(3)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并出现财政盈余。(4)失业率下降。(5)企业利润大幅增加。(6)个人消费市场繁荣,出口增加迅猛。(7)股票指数扶摇直上。2.特点: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3.原因(1)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2)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4.评价(1)积极方面: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②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③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图解识记]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点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信奉凯恩斯主义,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是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形成了一种混合市场经济。(2)发展①1979年,撒切尔夫人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②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呈现“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趋势。(3)特征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