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妈妈》读书参考心得在我要向大家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介绍本书的作者——卢勤。作者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才是著名的少先队工作者,《中国青年报》的“知心姐姐”,和青年朋友有着亲密的交往,倾听过他们的许多悄悄话,深知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她爱小孩,理解小孩,能从不同的小孩成长经历中反复比拟,得出假设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协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小孩良好心理素养构成的教育方法,这些是都是极其可贵的。她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们点明小孩成长中的“机密”。这时的她不仅是小孩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妈妈们的知心姐姐。人的素养实际上将决定我们民族的命运,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人的性格、意志、质量、情操以及生活适应的构成,莫不与家庭有最亲密的关系。家庭教育,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同时又是一家一户的事业。每一个做父亲、母亲的,都只能分散地,依照本人的认识和意愿,采取本人认为适宜的方法去教育和妨碍他们的子女。他们不可能“学养子而后嫁”。面对一个新的生命,缺乏经历的年经父母难免要手忙脚乱。社会消费力的开展,生活条件的变化,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外交往的扩大,又把一大堆新咨询题放在每个家庭面前。家长的心态,子女所遭到的社会妨碍,都不是人们始料所及的。随着人们对子女期望值的上升,投入的增加,事与愿违的情况好似也更多了。这是家长的苦恼。他们有理由要求得到更多的协助。贯穿在这本书中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小孩的理解和尊重。小孩是人,是独立的人,他要本人长大,也只能本人长大,同时将投入社会中制造本人的事业。大人们应当爱小孩,鼓舞他们,实际上也代替不了。小孩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大人都不一样,强要用大人的办法套到小孩的头上去,代他们下决心,逼他们按本人的意志去做,难免格格不入。对小孩的理解和尊重不等于溺爱,而是对小孩的信任,应细心肠发觉小孩身上的积极要素,加以扶持,表扬,同时克服那些消极的要素。这些积极要素不一定同大人头脑里的框框完全一致,或者因其幼稚、细小而被大人所无视,从而遭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挫伤。人们往往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育。事实上,教育并不止是讲道理,设标准,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耳提面命。家庭教育尤其是浸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老舍说过,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写给年轻妈妈》一书更能引起妈妈们会心的微笑,更是我们必备的好书之一。要让小孩的健康成长,就让我们每一个健康家庭都有一本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