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重点难点1.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理解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2.掌握“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任务。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问题思考材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思考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双百”方针的实质。提示依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格局。易混易错“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即在文学艺术领域强调“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的各抒己见,自由争论。4.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5.成就类别作品名称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等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戏剧《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概念阐释“双百”方针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十年动乱”(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2.文化凋零(1)表现: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2)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问题思考材料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思考这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景象?提示“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景象。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2.表现(1)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3.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归纳总结从“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