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学案[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但又有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课时]一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课堂设计]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打出《雅典学院》图片。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以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1)政治:基督教在西欧建立了“黑暗的”神权统治。(2)经济:11世纪以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城市兴起。(根本)(3)文化:在14世纪意大利,一些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文化。2.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3.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旗帜(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5.矛头:基督教神学。[共同探究之一]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不是。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只是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而已。(二)人性的启蒙1.开始时期(1)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2)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3)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薄伽丘的《十日谈》(《人曲》)。注意所体现的人文精神。2.高潮时期:(1)表现形式:人性的高尚和尊严。(2)代表人物:莎士比亚。(3)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注意其特点。欣赏:意大利“美术三杰”作品。感悟:人文主义精神。[学习思考]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莎:人的理性;薄:人的本性文艺复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共同探究之二]文艺复兴的意义有哪些?(1)思想上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2)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3)文学艺术:产生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4)但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与知识阶层。(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背景(1)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文艺复兴的影响(3)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4)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直接原因)2.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1)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路德思想主张及影响:①内容:a.“因信称义”、“信仰得救”;b.人人有权读《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c.《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②影响: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3)结果: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共同探究之三]马丁·路德主张的“信仰得救”在当时的德国和欧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严重挑战,使人们认清了教会以及教士的腐败贪婪,使人们从长久的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3.性质是人文主义运动的延续,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4.意义(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