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语文因阅读而美丽,阅读因个性而精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个性化阅读越来越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并很快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面鲜亮的旗帜。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很有必要,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谱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佳境,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一、引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提高学生阅读目的的境界。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故事启迪。借助教材,充分挖掘课本及选学读本中爱读书、喜读书的事例和故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2、名言感悟。在我们的教材学习中,经常会读到一些名句或富有哲理的格言,借此机会我多次向学生推荐读书格言,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读书格言等。3、树立榜样。身边的榜样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4、成功体验。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我尝试给每位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即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学生课内外阅读过的书籍及阅读中的点滴发现(可以通过课内交流讨论,课外随机交谈来获得),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评价方法上以激励表扬为主,让同学在读书感悟中取得成功的喜悦。二、做好有效引导,传授阅读方法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实现个性化阅读,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体现同学的自己阅读和自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老师首先要交给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采用批注法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会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要求他们在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同时,用圈点勾画符号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脉络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作简洁的文字标记。三、营造民主氛围,搭建个性舞台要想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那么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努力建构文本多元化解读平台。然而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词影响、指导着为人师者,可是“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教师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地方,学生却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才能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完全调动起来,创新的火花就会不停地闪现。四、追寻文本切入点,倡导多元阅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切入:1、抓住文本内容。2、抓住文本主旨。3、补充文本“空白”。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走出过去那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质疑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挥想象,有所发现,言之成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创造条件,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那么学生的个性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