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双联活动实施意见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及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扎实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全面深化领导干部“双联”活动,结合市直联系单位党员干部及我镇困难家庭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深化领导干部“双联”活动和“第一书记”工作,以“接地气、受教育、解难题、改作风”为主题,组织市直联系单位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开展联系困难家庭工作。通过联系帮扶困难家庭,使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验困难群众疾苦,深入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和整改工作,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谋划。联系困难家庭工作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双联”、“第一书记”、在职党员回归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完善措施,扎实推进。(二)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困难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的浓厚氛围。(三)坚持全面覆盖。在积极对接上级联系帮扶的同时,坚持上下联动不重合、全面覆盖无死角,搞好统筹部署,确保纳入民政部门统计范围的特困家庭,都有党员干部联系。(四)坚持求真务实。本着自觉自愿原则,根据个人实际,针对困难家庭状况,量力而行,采取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方式开展联系帮扶工作,不搞一刀切,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五)坚持标本兼治。联系困难家庭既解决个别群众的当第1页共4页前困难,更着眼长远,从政策层面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等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困难群众权益。联系困难家庭不得动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防止因领导干部帮扶把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倾斜到个别困难家庭。三、参加人员市级联系领导,市检察院、市委党校、市地税局、滕州国调队、市中小企业局、市水务局、市果树服务中心、镇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市派“第一书记”。四、联系对象主要是各级民政部门确定的城乡低保家庭中的特困家庭,以及其他因大病、重残、年老体弱、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原因陷入困境的家庭。五、任务目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家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联系走访,掌握实情。定期联系走访困难家庭,通过到户、电话等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二)谈心交流,增强信心。真诚与群众开展谈心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切身感受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和疾苦;加强精神关爱和心理慰藉,鼓励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分析原因,提供帮助。深入了解困难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根据自身能力,适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寻找脱困致富路子。(四)听取意见,改进作风。广泛听取困难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反思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五)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了解联系户享受各项民生政策情况和各项民生政策在基层实施情况,注意发现政策盲区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市派“第一书记”要重点做好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宣传、困难家庭联络服务、民生政策监督落实、意见收集反馈和推动持续发展等工作。六、方法步骤第2页共4页(一)调查摸底,动态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镇民政科牵头对全镇困难家庭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摸底,逐户进行核实,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非困难家庭、困难转化家庭和新产生的困难家庭及时进行调整。(二)结合实际,确定人员。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采取“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等多种形式进行。领导干部在“双联”活动中已经联系的困难户,是民政部门确定的困难家庭的,不再进行变动;不是民政部门确定的困难家庭的,重新进行了调整。市派“第一书记”在其任职村联系困难家庭。领导干部“双联”村和“第一书记”任职村没有困难家庭的,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