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标》提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很多教育人士不断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培养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多学课外知识、社会知识,追求更好的素质教育,成为“课改”的显著问题。体育课上,要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由管理者转向启发引导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能力的促进者。运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共同目标。一、精心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堂课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效果的指标之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都有系统的练习密度计算方法。后来体育课密度和运动量的测定,由于方法不规范,衡量的尺度不统一,因而使测定的结果差异很大。发展到现在是在这方面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导致了课堂上练习密度的减少,即使在一些公开课上也能发现存在的类似问题比较多。要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在分组练习篮球运球活动中,多分几组,多给几个篮球。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2、突出精讲多练讲解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团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垒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3、合理运用循环练习所谓循环练习是指一种综合的身体练习方法,是由一组不同内容的练习手段象链条一样串联在一起,练习者以一定的负荷和时间依次完成每个练习,巡回往返,周而复始。这种练习方法尤其适合我校特点,不但解决了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而且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运动量。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新课改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编程”——教法创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拉出学习“菜单”,提供学生自主选择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它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菜单”必要。“菜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多项目“菜单”,如:同一节体育课,把内容分为篮球、足球、跳绳、游戏四项。另一类是,同一个项目分为基本掌握技术技能与提高技术技能两个层次,如:篮球这一项分为以运球为主的基本技术和以比赛为主的提高技术。当然,这两类可以在同一节体育课上实施,也可以在不同的课上实施。但是,每一类都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