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廉洁自律是体会廉洁自律既是党中央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三项任务之首,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官的本份。下面我就这一课题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指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按照党和国家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与纪律要求,实行自我约束,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而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则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引导和保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廉洁从政的规定和纪律要求,达到防腐保廉的目的。纵观建党82年的历史,廉洁自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在纪律、作风建设方面一贯的基本要求。《党章》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确定了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党和政府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严于律己,勤政为民,而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的行为,都是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建党初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明确提出不贪不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颁布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力倡导“三大作风”,赢得了劳苦大众的支持和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拥护,使我党很快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能影响和左右中华民族命运的新生政治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范和遏制干部队伍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无论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中,还是党内规章制度里,都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出了严格的、明确的要求。同时,对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党和政府态度鲜明、坚决打击,不讲特殊、不讲情面。在相当长的第1页共16页时间内,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自觉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地工作,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邓小平、陈云同志在八十年代初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1982年,针对一些干部被腐蚀而违纪违法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央纪委针对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狠抓了一些端正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工作。如监督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的规定等。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狠刹“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等六种不正之风。在中央及中央纪委的有关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中,都强调党员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这些规定和要求成为后来廉洁自律法规制度体系的雏形。1992年,党的十四大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这种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郑重告诫全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很多。”在党的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央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做出了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重要决策,一方面要求坚决清除腐败分子,另一方面要求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下大力气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拒腐第2页共16页防变的能力,少犯或不犯错误。党的十六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