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畜牧业生产经验交流开春以来,畜禽产品市场尤其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畜牧生产受挫,近期我局组织专班,深入到XX县区生猪养殖小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等进行了重点调研。从全市来看,畜牧业生产指标同比略有上涨,但养殖效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生猪、禽蛋价格下降,而饲料等价格却节节攀升,特别是生猪养殖出现亏损。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畜牧生产及产品价格情况1、畜牧业(生猪)生产情况。据部门统计,截止2月底,全市生猪出栏78.9万头,同比增长12.5%;生猪存栏192.76万只,同比增长9.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82头,同比增18.6%。由于行情低迷,养殖户填栏补笼积极性不高。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经济指标要求,我局新技术新模式加大了宣传及督办力度,到2月底,全市已建成发酵床猪舍34栋,发展“165”模式养牛户32户,推广“1235”模式养羊户32户,新增“153”蛋鸡模式养殖户41户,分别占一季度任务数的68%、64%、64%和82%。2、畜产品价格情况。从生猪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等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畜禽出场价为:外三元商品猪10.2—9.6元/㎏,同比降5.8%,仔猪购价每公斤在16-15元,同比降10%。良种鸡蛋出场价为5.8元/㎏,同比基本持平;肉鸡9.0-8.6元/kg,同比增13.5%;肉牛与肉羊出场价基本持平,每公斤约14元。与此同时,猪肉价格较去年底每公斤降4-3元/㎏,现猪肉零售价XX县区后臀肉为16.0元/㎏,同比降15.6%。良种鸡蛋零售价7.6-7元/㎏,同比降12.5%。肉鸡零售价为10元/㎏,同比升11%;牛羊肉价格为40-36元/㎏,同比持平。饲料原料方面,东北玉米价涨幅较大(每公斤达2.06元),河南玉米也高居1.9元/㎏,同比均上涨近20%;麸皮也涨至1.8元/㎏,同比涨12%,豆粕每吨约3250吨,同比降4.5%;生猪生长期饲料均价达2.80元/㎏,蛋鸡料达到2.50元/㎏,同比分别涨12.5%和13.6%。二、市场波动原因分析第1页共6页从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市场波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猪集中出栏。部分养殖户认为年前与年后是生猪销售的黄金期,期望售高价,将本应年前出栏的生猪积压至节后,但肥猪价格却从2月7日开始持续下跌,养殖户迫于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节后生猪集中出栏,加上20XX年元旦后国家储备猪肉投投向市场,市场供应充足,引起猪价下跌。2、存栏(笼)量增加。近几年来,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改扩建项目及省级万头猪场建设等一系列惠牧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民间资金加入生猪规模养殖,导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仔猪供应量及生猪出栏量随即增加。自20XX年以来,蛋鸡养殖一直处于高利润状态,最高出场价达7.2元/kg,民间资本纷纷加入到蛋鸡养殖行列,导致禽蛋供过于求,从而出现下跌。3、居民消费影响。春节前,受市民储备年货影响,猪禽产品市场需求价升量增。节后,市民腊货还将消费一段时间,猪肉市场交易偏淡,价格也一路下滑。另外,春节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造成沿海等地猪肉需求减少,外调生猪量下降,也造成了猪价下跌。4、疫病频发因素。近期,广东、福建等地发生o型口蹄疫,部分养猪户提前出栏生猪,造成生猪供过于求。同时,造成消费者对食用猪肉持谨慎态度。三、养殖效益情况1、养猪出现亏损。从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京山、屈家岭外三元猪等多调武汉,猪价稍高达10.2元/kg,且出栏体重高达125公斤,养猪略有盈余(详见附表)外,其它县市猪价普遍只有9.6-9.4元/kg,而土杂猪仅有8.6-8.4元/kg,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养殖效益较差。而与此同时,饲料原粮价格却不降反升,形成倒挂,养猪普遍亏损。据测算,一头自繁自养的良种仔猪(12.5kg)成本大约为180元左右,饲养至100公斤出栏约需饲料275公斤,按生长期平均2.8元/公斤计770元,加上医药、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头平约100元,总成本约为1050元,按当前售价每头育肥猪960元收入计净亏90元,若是外购仔猪(含土杂猪)育肥现出栏的亏损更多(去年下半年仔第2页共6页猪头平260元)。2、蛋鸡养殖利润下降。据测算目前每只蛋鸡从购入到淘汰成本约为98元,而产出的鸡蛋收益为(全市均价5.8元/kg)92.8元,淘汰鸡每只可收入18元左右,只平盈利12元,同比利润每只下降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