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蛋儿俏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了解竖鸡蛋习俗,明白其中的科学知识。2、通过竖鸡蛋活动让学生知道做事情欲速则不达,要心平气和,也要有十足的耐心和一定的恒心,这样就会成功。活动准备:1、每人准备生鸡蛋(没有冷藏)一个。2、搜集春分传统民俗资料。活动安排: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春分的传统习俗(如:竖鸡蛋、祭农)的来历、形式、谚语、古诗等。3——6年级用八开的白纸办一张手抄报,下周一(3月23日)每班上交2份特别优秀的作品(以年级组为单位)到钟贞老师处评比。2、开展实践活动:竖鸡蛋。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竖鸡蛋的方法、原理,跟家长一起开展“竖鸡蛋”的活动。下周一(3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各班在教室开展“竖鸡蛋”的活动,并选出两名优秀选手在阶梯教室开展活动负责人:王立华。小资料:春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平分我国的白昼黑夜,也指春天过去了一半,所以叫做“春分”。天文学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此后北半球就昼长夜短,直至秋分昼夜相平后,才变得夜长昼短。春分一般在农历二月间,公历3月21日前后,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唐代徐铉《春分日》诗“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着重描绘了春分物候与自然景观。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道:“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也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仪》“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传承至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在魏晋时期,魏文帝规定,春分举行磔鸡仪式,以祀恶鬼,消灾疫。即将鸡分裂成块,作为祭祀恶鬼的祭品,以消除灾疫。在南朝梁的荆楚地区(今湖北、湖南一带),是日,民间将“戒火草”种于屋上。有一种像乌鸦的鸟,在雄鸡啼叫前就鸣叫起来,作为春耕的信号,农民听到这种叫声就下田。明代山东淄川地区,民间于是日栽植树木,分醋酵,作春酒酿醋。清代春分前后宫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有些少数民族也过春分节,如居住在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是日中午聚会进行“赛会”,各家将头年收割后的稻谷、包谷、小麦、蚕豆及各种瓜果,拿来进行互相评比,并交流生产经验。“春分”竖蛋(也称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春分这一天,中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2005年9月14日,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莱恩·斯波茨耗时12小时,成功竖起了439个鸡蛋,超过原先纪录的18个,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在每年春分,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已经成为“世界游戏”。竖蛋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