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南北对峙》-----案例分析平川区四矿学校:朱小琴一、教材分析《宋金南北对峙》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第二课,这一课时在整个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共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靖康之变”、“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其中,前两个子目体现的传美德目是:爱国爱民,第三个子目凸显的是改革创新的德目主题。关于爱国爱民的德育点,主要集中于本课的核心人物--岳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是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和象征,为世代景仰;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岳飞又是一座精忠报国的丰碑,被四海传颂。经过重新设计和整合教材,能够使传美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优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事迹,分析他受到人民爱戴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和平的情感和责任感。2.通过对宋金议和和金革旧俗的史实了解,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改革与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岳飞等人为维护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优良品质和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四、教法和学法:采用合作式学习、考察探究、阅读理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与学;指导学生完成历史考察报告(历史小作文),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撒爱国精神的火种。首先播放《射雕英雄传》主题曲,引发学生的兴趣。过渡词:同学们,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首激动人心的“铁血丹心”的旋律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走进金庸先生的经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此时出示靖、康剧照),指出这两个人物是《射雕》中正、反一号男主人公,并提问学生:他们的名字叫什么?(郭靖和杨康)。继续追问:他们的名字有什么意义?(铭记“靖康之耻”,指出宋代平民阶层的朴素爱国情怀,为本节课根植培育爱国精神的火种。)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继续设问: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研究“靖康之变”开始解读宋金南北对峙的那段历史,从而进入新课学习。(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汲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靖康之变”,采用阅读质疑点拨法进行教学。通过设计导读问题,结合图片,激发学生阅读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阿骨打统一女真族的意义和抗辽斗争的正义性;引导学生正确认知“靖康之变”,感知李纲领导东京军民进行东京保卫战中迸发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4个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爱国爱民的美德活动一:指导学生速读课文,了解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在学习靖康之变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速度课文第二子目第一段,把握南宋建立的基本信息,明确:南宋就是为抗击金军的进攻而建立的,从而自然过渡到“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的学习,指出:“岳飞是抗金的核心人物。”活动二:围绕岳飞,开展“历史考察团”专题考察活动。通过布置考察任务、巧设历史情境,将全班同学组织成一个模拟考察团,以“探究岳飞的的历史贡献和弘扬他精忠报国的精神为宗旨”以图游历史的方式,先后到岳飞故里、郾城遗址、风波亭、西子湖畔四个记载岳飞一生光辉的文化胜地寻根探源,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名讲解员,生动讲述发生在这里的岳飞故事。考察基本过程是:第一站是:走进岳飞故里,学生在这里初步了解岳飞生平、“岳母刺字”的典故和“岳飞撰写《满江红》”的豪情;第二站是探寻郾城遗址,学生在考察中把握“郾城大捷”的战史,了解岳飞收复中原失地的辉煌战绩,能思考和分析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通过“十二道金牌”的传说理解岳飞忍痛班师,壮志难酬的遗憾,并能探究其历史根源;第三站是:缅怀风波亭,引导学生了解岳飞的千古奇冤;最后一站是:追思西子湖畔,通过岳飞被杀害后,人民对他的追忆和纪念,在学生心中竖起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这样的探究活动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