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新词。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3.训练因果句式。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并从对课文的学习中收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最近在看《成语故事》,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成语(画龙点睛、对牛弹琴、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它们不但有精彩的故事,而且还会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读了课题,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1)出示“弓箭”图弓就是弓箭,要打猎,有了弓,还得有——箭。古时候,人们打猎的动作就叫——射箭,指“弦”部,这个部位叫什么,理解并读好“弦”。而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这“惊弓之鸟”成语的背后又有着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小组学习:1、小组分工读课文2、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思考: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预习,感知大意出示词语魏国、射箭、打猎、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孤单失群1、指读生字词。(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2、说说: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谁干什么事?(讲的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就把那只大雁射下来了。)四、研读文本,了解事件因果1、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怪不得书上说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1)出示第一段,读一读这句话(2)什么是“射箭能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百步穿杨)(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4)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也来大声地告诉大家,齐读。2、预设一、作为射箭能手的更羸的本事的确惊人,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掉下来了!让我们来看看这精彩的瞬间,文中哪段写了这一瞬间?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谁愿意把这精彩的瞬间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帮助学生边读边想象。(2)指导个性化朗读“嘣”。“嘣”这么小的弦声,空中的大雁能听到吗?(不能)那好,我们再来一次,大家一起来一次,争取要让天空中的大雁听见。(生齐读)这下,天空中的大雁准能听到了。听到那么响的弦响,大雁害怕极了,于是它拼命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3)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两个“直”字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理解(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儿、不断地的意思,形容大雁飞得急,第二个“直”是一直、直接的意思;形容大雁掉得快)板书:画飞的路线(4)更羸真不愧是射箭能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让我们再把这神奇的一刻深深地刻在脑海中!(齐读)过渡:为什么更羸知道不取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跟着魏王去打猎,一到郊外他就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鸟?更羸、魏王、陪同的士兵们、推读“慢慢飞来,边飞边鸣”的句子是呀,那么多人都看到了那只大雁,只有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的?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预设二: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1)更羸看到了和听到了什么?用“——”画出。指名说后出示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