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3.学会生字、新词。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和平的情感。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理解卢沟桥是闻名世界的桥梁及其历史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具准备投影片、录像带。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向中国军队挑衅,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抗日战争从此全面展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就是卢沟桥。卢沟桥的闻名,不仅仅是它与这一事件紧密相连,而是因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来领略祖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看录像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图文结合,边读边看图。读全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感兴趣的地方做个标记。3.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三、自学生字、新词1.拼读生字表、新词。2.利用工具书,查出不懂的字义、词义。3.老师讲解重点字、词。①生字“卢”卜部,当卜作为部首时变形为“”,如:卢、卡、贞、桌等。“厘”部首是“厂”,长度计量单位。“蹲”部首是“”,右部分共12画。“偎”部首是“亻”,右下部分不要写成“”,意思是亲热地靠着。“侵”部首是“亻”,左部分不要写成“”,意思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侵略的主要形式是武装入侵,有时也采用政治干涉、经济和文化渗透等方式进行侵略。②词语甚至:连词,提出突出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大概:大致,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建筑:建筑物,房子、桥梁等。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面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四、读熟课文,理清脉络,划分段落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划分段落。①回顾课题,说一说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本文重点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②速读课文回答:哪部分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具体写了什么?课文第2、3自然段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写它们真有意思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以及共有492只狮子。小结: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想一想,这段内容的前、后,课文又介绍了什么?怎样分段?③思考、讨论。④划分段落。重点段(2、3自然段)之外,第1自然段写了卢沟桥建造的年代、构造、长度,并点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两部分都可独立成段,因此,本文段落可分为:第一段(1自然段):简介卢沟桥的形状,并指出是一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第二段(2、3自然段即重点段):写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第三段(4自然段):写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⑤提问,我们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分段的方法是由题目入手,抓文章的重点段,找准重点段后再看重点段前、后两部分与重点段的关系,是否能独立成段,如果可以,就划分出来。这种分段方法就叫“抓重点段划分段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图文结合,理解卢沟桥是举世闻名的桥梁及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3.培养学生有重点、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和平的情感。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理解卢沟桥是闻名世界的桥梁及其历史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具准备投影片、录像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这篇课文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段?每一段讲的是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从这一段中你都知道了什么?2.汇报:知道了:①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②建造的年代是1189年。③这是一座联拱石桥。④桥长265米,有241根望柱。⑤每根柱子上都雕有狮子。重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