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4、法制渗透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新婚夫妇要进行婚前体检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画图笔。教学器材:(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学生:看着像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2、基因是怎样传的?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学生:生殖细胞。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展示: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教师: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动手画出来。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教师: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学生: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46条23对。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学生:也应该成对。教师:(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教师: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学生:学生画图,自己分配组合。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教师:如果一对夫妇含有遗传性疾病,那么所生小孩会带有致病基因;(以此为契机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所以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新婚夫妇提倡婚前体检,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