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与毫升》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于毫升之间的换算。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3、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课堂上的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能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学生:(个人)收集毫升做单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饮料、1只纸杯(分组)自制1升容器、50毫升水、瓷碗、茶杯、微波盒各1只教师:教学光盘、1个1000毫升量筒、1个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升量杯2只、水一盆教学过程:一、交流比较——初建观念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每组有一张工作单,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操作观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收获填写下来。1、组内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单位。2、将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多少与自制容器中的1升水进行比较,填写结论:我们认识到:计量比较____的液体常用________作单位。3、交流导入:(1)指名汇报结论。(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容器比通、锅要小得多,用升做单位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就要用到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4、课件出示例题,你能说说它们的容量吗?介绍并板书:容量还可以用“ml”表示。5、小结:学到这,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学习内容,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毫升表象]二、观察实验——体验概念大家都认为毫升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1、观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数数1毫升水有几滴,填写结论并组织交流我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练习:(想想做做1)出示题中四幅图,猜一猜药水的容量,学生猜完出示答案,齐读。4、分组操作,估测容量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并填写结论:我们看见:水面大约在瓷碗(——)处,容量大约是()茶杯(——)处,容量大约是()微波盒(——)处,容量大约是()你能实验验证吗?(量筒测量)小结: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由直观的观察提升到抽象的估测,学生对毫升的认识递进式提升。自主实验探究的空间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收获颇丰]三、自主探究——提升认识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它们有不同的使用范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介绍量杯的用法2、指名将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与毫升的关系,填写结论:可以倒()杯,因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交流。3、再做实验验证。小结板书:1升=1000毫升4、小练习(想想做做3):①估测:三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②计算:每种饮料分别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想想做做4)①独立填写。②指名交流答案与思考过程。5、小结:学到这里,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一定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吧能谈谈你现在的认识吗?[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好地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估测计算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升与毫升的进率,也可感知一些常用饮料瓶的容量]四、生活应用——体验价值1、实践活动倒出100毫升饮料,按正常饮用习惯喝完,填写结论:数一数:()口能喝完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是()毫升2、阅读拓展:(1)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2)师小结:阅读部分结合毫升知识向我们介绍了人体血液与义务献血的常识。指名交流读后感想。[实践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容量观念;“你知道吗”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毫升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科学知识并接受关爱他人的教育]五、小结延伸——拓展升华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