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群探索思考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我县“两新”组织快速发展,迅速壮大,然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如何巩固“两新”组织中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群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为,在“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以党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则是破题的关键。一、“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的主要动因㈠县域“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党群组织必须要有所作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县“两新”组织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还是在从业人员、经营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一是总量持续递增,行业领域逐步放宽。截至**年底,全县共有新经济组织3946家,其中,私营企业248家,个体工商户3698家;经营领域由传统的商业、餐饮业、服务业逐步向制造加工业、高科技产业拓展。新社会组织69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3家,社会中介组织8家,社会团体28家。二是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显著增强。**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90家,100—500万元的有43家,500—1000万元以上的有7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三是经济效益日益提高,构XX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两新”组织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两新”组织不仅是县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县域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空间,而且是维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载体。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培育好、服务好、发展好“两新”组织,是全县上下包括党群组织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活力优势的党群部门,必须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第1页共5页㈡“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建设薄弱的实际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在全县“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建设却明显滞后。一方面,党群组织组建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到**年底,全县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基本上都建立了党群组织,但是,与全县“两新”组织的总量相比,建立党群组织的只占5.2%,90%以上的“两新”组织尚未建立党群组织。目前,全县“两新”组织共有党员516人,只占职工总数的2.8%。另外,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参加妇女组织的女职工、参加青年组织的年轻职工占应参加相应组织的比例都不超过8%,而且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更是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党群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据调查,我县已经建立党群组织的“两新”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活动的效果还有折扣。因此,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显得极为迫切。㈢“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各自为战的现状呼唤一体化共建的新格局面对“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党群部门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各自为战的工作局面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做不仅有违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团建的精神,而且群团部门势单力薄,工作效果也不理想。二是多头并进制约经济发展。比如,单就组织建立来说,党、工、妇、团等组织分别到“两新”谈组织建立问题,话要说四次,会要开四遍,事要做四次。如果再加上各种活动,你搞一套,我搞一套,这样势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制约经济的发展。三是投入分散影响投入效率。长期以来,党组织和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组织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各建各的阵地、各搞各的设施,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相互挤压,制约了党群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党群共建,在保持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各自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二、“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的重大意义“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引导者、组第2页共5页织者和实践者。发挥党群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活力优势,可以有效地优化“两新”组织文化环境、提升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和谐发展等等。因此,切实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不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