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和充分发挥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作用的调研农村实行村委会直选,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热情,也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和扩大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新形势下,特别是村委会直选后,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与发挥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作用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权限范围的界定与实际操作层面的不相适应,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协调发挥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居核心地位,拥有对村级事务的决定权。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拥有处理村级事务的权力。党组织主要是对村中重要事务作出决定,同时通过村委会的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村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村委会可以依照法律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但是这些规定给农村基层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一是由于农村基层对公共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体现在日常具体事务的处理方面,许多事项“分工不分家”,村级各种组织难以泾渭分明地操作。二是由于农村党的组织系统长期延续,较为健全,组织性强,许多村民在意识中也习惯于被党组织领导,因此党组织在领导和管理村级事务中往往大包大揽,直接决定。三是村民在行使自主权时的意志与村党支部的意志不相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常反映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的不合。四是由于个别法律法规条文之间的矛盾性和不明确性,给具体操作带来困难。2、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不相适应,削弱了村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从目前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结构来看,村主要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与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构不甚理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影响第1页共7页到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部分村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摆架子、摆资格,大权独揽,包办代替,村级班子内部不团结,合力难以形成。三是部分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对如何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缺乏有效办法,缺乏经济“头脑”,思想保守,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情绪。3、村民的整体素质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党建和政权建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四个多样化”趋势的发展,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薄弱。不少人对“民主”的概念“一片空白”。二是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从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出发,完全置农村稳定、正常生产活动于不顾,搞一些宗族宗派活动;有个别的滥用民主权利,聚众滋事,动不动就集体上访,借民主之名,泄私愤。三是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许多村民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以计划经济的眼光和角度来审视和思考问题,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一切。4、党组织的现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在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村党支部居于领导地位,但村党支部存在于农村社区之中,党支部的领导权威不仅来自于历史形成和制度规定,更来自于村民群众的认同。时代的转换、社会的转型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面临着挑战。实现村民自治以后,特别是直选以来,村民有了直接选举自己领导人的可能,从而使这一挑战成为现实。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农村党员的一举一动对村民更具有第2页共7页举足轻重的影响。部分农村党员计划经济观念严重,思想僵化,有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化,斗争性不强,少数党员甚至不如群众。有的老党员对中青年干部求全责备、排挤思想严重,给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使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党支部决议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从农村现状来看,村里同时存在有一定决策权的两支队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