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汇报材料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县在去年选派45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今年又选派了98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县第一书记全覆盖。一年多来,全县第一书记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沉下身子,融入群众,深入推进“五大工程”和“四县建设”,主动投身到全县开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结合各联系点实际,认真履职,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帮民富,为我县新一轮开发扶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引进项目193个,引进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1846.7万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141个,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11441户,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就业4968人;修桥21座,兴修水利92.7公里,帮扶修建饮水工程60处,修路182.9公里,帮助困难群众完成沼气池建设580座,帮助完成第二批农村危旧房改造4508户;与困难户结对帮扶1522户,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困难群众9664人次;化解“三大纠纷”317起,化解群众上访525起,协助完成农民种植技能、养殖技能、农机技术、营林技能、村“两委”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300余期(次),培训农民11638人次。一、基本做法(一)在选派上坚持人岗相适,凸显人才资源与基层需求的匹配性。在选派干部上,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从县直党政机关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优秀干部中选派,在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对不能正常履责、群众不满意的进行调整,由选派单位重新确定合适人选;在岗位配置安排上,遵循“弱村派党群干部,乱村派政法干部,穷村派经济干部”的原则,第一书记和指导员原则上派驻到班子软弱涣散、绩效考核末位、矛盾纠纷集中、社会治安较差、条件偏远艰苦的后进村;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于有必要加强班子力量的新农村示范村、党建第1页共5页示范村和基础条件较好村,选择性予以派驻,并规定派驻时间为2年。(二)在管理上坚持张弛有度,增强组织管理与自我规划的衔接性。一是出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制定了《工作日志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选派干部工作日常管理的八项制度,实施《工作百分制考核细则》,从“德、能、勤、绩、廉”方面对第一书记实行立体式考核;二是建立督查机制,规定第一书记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日常管理由所驻乡镇负责,县委基层办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评比,确定考核等次、单列考核结果、表彰考核对象;三是县委将选派单位支持本单位派出的第一书记的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内容,考核项目涉及选派单位为进驻村提供必要的资金、项目支持,落实住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等方面;四是要求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富民强村的好路子、好办法,制定公开承诺事项,强化管理,加强自我约束。(三)在任用上坚持优先提拔,体现阳光用人与竞争择优的科学性。制定出台了《xx县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按照《xx县领导干部和非领导干部任用条件和资格》相关规定:对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公认、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第一书记,符合条件的按有关干部任用规定给予晋升定级。截止目前,我县20XX年选派的县级30名(不含大安非贫困村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符合条件晋升条件的25人已全部落实(其中级别晋升10人,职务晋升15人),5名未符合晋升条件。其中行政编制12人:已晋升级别5人(正科2人,副科3人);已晋升职务4人;不符合晋升条件3人(科员未满3年)。参公编制7人:已晋升级别2人(副科级);已晋升职务5人。企事业编制11人:已晋升级别2人(副科2人);已晋升职务7人,不符合晋升条件2人(属今年单位刚调整选派人员,驻村时间未满2年)。二、主要成效全县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农村工作有了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坚持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在增强活力第2页共5页上有了新的突破。第一书记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开发扶贫和各项村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积极配合村党组织和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