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宋明理学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2、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才,皆归释氏。------宋陈善1.兴起背景2.形成标志:到宋代,新兴儒学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2.三教合一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一)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二)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①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②“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正当的私欲)③“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问题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主张心学理论A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提出了“心即理也”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被称为“心学”。B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自我的能动作用,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发生分歧。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突破依据:本考点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范围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规范人们的行为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解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C项为二者的共同点。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答案C【示范1►】角度1从二者的相同点角度突破“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解析本题通过对联的形式提供一个新情景,实际上考查朱熹理学与孔子学说之间的关系。通过“眼珠子,鼻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通过朱子高于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答案B【示范3►】角度2从理学与儒学的关系角度突破“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